98、發現了線索(1 / 2)

把那些竹簡排開,依次顯示出這樣的字:“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 ,略取河南地。”

楊青藤突然笑起來了,而且笑出了聲音,隻是那笑容也不好看,滿臉的褶皺擠在一起,那中間的褶壑擠死幾隻蚊子倒是輕而易舉的,他卻渾然不覺,露出發黃的大門牙,極為滑稽。

兩個孩子第一次看見他笑,也不嫌棄他笑得醜陋,隻問他笑什麼。

他說盧生是個高人,可惜死得慘,盡管沒有找到長生不老之藥,但是他的預測完全正確。

桑葚兒看懂了,袁小子沒有看懂,問他預測了什麼?

楊青藤說:“你呀,真是要讀書,你沒看見嗎?竹簡上麵寫著盧生的奏折,‘亡秦者胡’,你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吧?不用說你了,連秦始皇也不懂,以為他指的是胡人——就是北方的少數民族。”

“難道不是嗎?”

“不是。”楊青藤反過來問桑葚兒,看到《史記》的有關記錄沒有?

楊先生本來可以直接說的,但是讀了一輩子的書,還是太史公的後人,居然沒有發現書中有兩頁接不上來。居然沒有想到,所有關於秦始皇派人找長生不老藥的事,書中都沒有提及。而且,焚書坑儒這麼大的事情,卻隻講了前麵一件,坑儒卻隻字未提,這不合理呀。

自己有什麼資格被稱為大儒?竟然不如一個黃毛丫頭,越想越覺得難為情,又有幾分不甘心,小時候還沒看出來,也不過九年時間不見,這個丫頭就變得這麼聰明了嗎?於是就成心考一考她。

桑葚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既然看過了,當然講得出來。但是她回答得很巧妙,說不敢班門弄斧,隻能給袁小子講個大致經過。於是就告訴他,使秦朝滅亡的不是北方的少數民族胡人,而是秦始皇的兒子胡亥。

胡亥隻是秦始皇第十八個兒子,但是從小跟著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時,路上生重病,死在沙丘宮平台。為了朝廷的穩定,所以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胡亥殺死了兄弟姐妹二十多人,逼死太子扶蘇,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他可不像他的父親大權在握,是個隻知道貪圖享受的人,把權力全部交給趙高掌握。趙高還利用他的昏庸,故意製造了一次指鹿為馬的事件,指出謬誤的大臣都殺掉,他不但沒有犯下棄君之罪,反而借此鞏固了自己殘暴的統治。最終,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曾經被滅掉的六國舊貴族,又發起了轟轟烈烈的複國運動,胡亥隻當了三年皇帝,秦王朝就滅亡了,那個時候他才二十四歲。

說到這個地方,桑葚兒突然生氣了,對小子說:“那個盧生也不是個東西。”

小子問怎麼啦?

“他是個兩麵派,當初,秦始皇要長生不老的藥,他也是積極主張的一個,而且還親自到海外去尋找,找不到,然後就回來裝神弄鬼,還說滅掉秦始皇是胡。他是胡扯!真要有預見,為什麼不曉得自己要被活埋呢?他又不說清楚,害得人家外國人倒黴,遭到秦始皇三十萬大軍的打擊,損失了大片土地。人家胡地的百姓跟他沒冤沒仇,這不坑人嗎?你以後千萬不要做盧生那樣的人。”

楊先生有幾分好笑,這小丫頭人小鬼大,反而教訓比她大一點的男孩子,而對方卻老老實實地聽她的話,一個勁點頭,真是老實得可愛呀。

正不知道誇弟子好還是誇幹兒子好,弟子又問他了:“楊先生,太史公當年寫史記的時候,天下的書都被燒了,他從哪裏得到以前的資料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燒的都是別的國家的書,經典是留著的,先祖資料的來源還有許多方麵。”

原來,司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書香門第,太史公的高祖是秦始皇身邊的鐵官,很多鐵器如鼎等上麵需要銘記,所以接觸了很多典藏,用心收集下來,傳之後代。

太史公父親就是漢朝的太史,自然掌握了大批資料。讓兒子年幼的時候就讀了很多書,而且受孔子的後裔孔安國、著名學者董仲舒等教導,太史公學有小成的時候,受父親的指示,在二十歲時開始遊曆天下,遍訪河山,了解風俗,采集傳聞。搜集遺聞古事,網羅放失舊聞 。

父親臨終的時候還告誡他:四百多年來,由於諸侯兼並混戰,史書丟散、記載中斷。如今漢朝興起,海內統一,賢明的君主及忠義的臣子的事跡很多,作為太史而不予評論記載,中斷了國家的曆史文獻,對不起自己的職責,以後的事就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