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人都嚇壞了,問他要幹什麼?
他義正辭嚴對秦王大聲說道:“大王想要這塊美玉。寫信給趙王。答應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態度卻這樣傲慢。把這麼貴重的寶玉,隨便遞給宮女侍從們觀看,分明是在戲弄我,也是對趙國不尊敬。我看大王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來,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說罷,舉起和氏璧要向柱子砸去。秦王怕藺相如把璧砸壞,趕忙賠禮道歉,請他不要那樣做;一麵叫來掌管地圖的官員送上地圖。藺相如想到秦王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於是又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璧,也應該齋戒五天,然後在朝廷上舉行九賓之禮,我才能把璧獻給大王。”
秦王想到璧在藺相如手裏,不好強取硬奪,便答應齋戒五天,然後,又派人送他到廣城賓館去休息。藺相如選了一名精幹的隨從,讓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著和氏璧,悄悄地從小路連夜趕回趙國去了。
秦王假裝齋戒了五天,設下隆重的九賓之禮。要藺相如來獻璧。藺相如卻說,要是秦國真把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以換取和氏璧,趙國哪敢要秦國的城邑而得罪大王?我也不想活著回趙國了,大王如果把我放在油鍋裏烹死,也能使諸侯知道秦國為了一塊璧的緣故而誅殺趙國的使者,大王的威名也能傳播四方了。
秦王的陰謀被徹底揭穿,治好依舊按九賓之禮客氣地送他回國。藺相如回國之後,當了臣相,以後又當了上卿,大將軍廉頗看他就是一個耍嘴皮子的人,居然位置在自己之上,憤憤不平,故意找茬子,不是怕廉頗,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兩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後來,秦統一六國,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後,見“色綠如藍,溫潤而澤”,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為皇帝的玉印代代相傳。
秦始皇死後,趙高利用和氏璧篡權讓胡亥做了皇帝,又逼他自殺,玉璽交給了子嬰。秦末農民起義,劉邦先進鹹陽,子嬰將玉璽奉上。項羽率兵進攻鹹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了許多寶物,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隨後而來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之後,和氏璧下落不明了……
自從離開了四方鎮,小子就沒機會聽書了,可是跟桑葚兒聽講和氏璧的故事,也跟聽書差不多,津津有味。放茶壺的桌子已經被拍爛了,茶杯也沒有了,小子轉了一圈,在另外一個茶幾上找到杯子,倒出了一杯茶,果然還是冒著熱氣,遞給桑葚兒,讓她喝了潤潤嗓子,接著再說。因為聽到後麵沒有結果,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麼,秦始皇的玉璽到哪去了呢?”
“和氏璧下落不明,就是說,秦朝玉璽不知道到哪裏去了?或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或許遺落在項羽敗死的垓下,凡事皆有可能……”
“我問虞姬去。”袁小子拔腿就要跑。
“不要那麼慌,有話慢慢說,”桑葚兒叮囑他,“好事不在忙中取,我們該辦的事情辦好了,又遇到兩個新人,我來對付這個李龍,你去對付虞姬,掏掏他們的底細,他們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也是兩個知情人,說不定對我們有用。”
小子要跑,又站住了,問:“難道?我們也需要玉璽嗎?”
桑葚兒就告訴他,難道沒聽李龍說嗎?玉璽蓋上聖旨才能放人出來,放誰?當然是放徐福。李龍和徐福什麼關係?可能事情沒那麼簡單。要不然,李龍既然看得一清二楚的,他為什麼還在拷問虞姬?為什麼不能直接進山洞去見師傅?可能在問虞姬,玉璽在哪裏?
“即使有大印,沒有聖旨也不行啊。”袁小子就問聖旨在哪裏呢?
“所以我們不要忙著走,一樣一樣搞清楚。”桑葚兒說。
正在這個時候,李龍來了,手裏還提著一個大包袱,包袱裏麵包著圓圓的東西,小子嚇了一跳,莫非他把虞姬殺了?提著她的人頭來了嗎?於是問:“你這家夥,手裏拿著什麼東西啊?”
李龍用他原來的話回答他:“管天管地,你能管老子放屁?”
“你不會把虞姬……”像是不忍心把殺字說出口,小子說了一半。
“那個女人是你大姨媽?還是你姑奶奶?你怎麼老記掛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