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馬上從床上坐起,問:“你怎麼知道在我這裏?”
桑葚兒說:“因為曆史書上記載著,白紙黑字,清清楚楚。”
“霸王別姬的故事,也是從書上來的嗎?”
“那倒是沒有,也可能是野史流傳,”桑葚兒說,“記錄楚漢相爭的故事,是一個大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曆史學家,他非常嚴謹,非常認真,成書於漢代,離你們那個時代並不遙遠,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寫成的,還包括民間的傳言,但是,他沒有寫你自殺的事情,可能還把握不準。正因為如此,所以非常值得信賴。”
虞姬點點頭說:“為什麼說玉璽在我跟前呢?”
“因為史書上記載不是很明確,但十分可信。如果我說給你聽,是不是可以核實一下?”
“願聞其詳。”
桑葚兒說起來就像親眼見過一樣:陳勝吳廣起義,諸侯紛紛爭起。劉邦先打進鹹陽,搶劫了大量的財富,奪走了玉璽,殺了子嬰。被項羽得知,跟著殺進鹹陽,聽說劉邦奪得玉璽,設下了鴻門宴,要把劉邦斬草除根。
虞姬歎了一口氣:“我們大王麵惡心善,怎麼會殺他呢?”
“眼看項羽四十萬的大軍壓境,劉邦詭計多端,恭恭敬敬把玉璽獻給項羽,說先打進鹹陽,就是為了讓大王去坐皇位的。項羽收了玉璽,因此放過了劉邦。他借口上廁所,然後偷偷地跑掉了。他這一跑,天下就變成他的了。這就是以後成立的東漢。”
“果然如此。”虞姬歎了口氣,“誰統一天下,我都不管,以為有個石頭的印章,就可以稱霸天下,那也是笑話。隻希望我的夫君能夠複活,所以我要找徐福,我讓他出來,幫我找起死回生的草,讓大王活了,我就與他浪跡天涯,四海為家。”
徐福?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裏呢?我都找不到,你還找得到嗎?桑葚兒想了又想,還是沒有把密室塌陷的事情告訴他。隻是問,她怎麼知道項羽埋在冬宮的外麵?誰又告訴她,徐福可以找到長生不老的草?
虞姬說到這裏有點羞澀:“是東山觀那個道士……”
“救你的那個人嗎?”桑葚兒直指要害。
對方驚愕地瞪大眼睛:“小丫頭,你真是冰雪聰明,連這個都知道?”
桑葚兒猜也猜得出:“項羽獲得了玉璽,當然要放在最信任的人跟前,於是放在錦囊之中,掛在你的身上,因為你與他形影不離,當然,你也與玉璽形影不離。因為你們轉戰南北,隨時都有可能開拔,你走到哪裏也帶到哪裏。”
她若有所思,自己把後麵的故事說下去了:“一直到垓下之戰,四麵楚歌,大王不擔心他自己的命運,卻擔心萬一他失敗了,我怎麼辦?聽到這裏,我悲痛難眠,就說為他舞劍唱歌吧,我一邊唱一邊舞劍,想一想楚軍大勢已去,我不能落到別人的手裏,就用死來回報他對我的忠誠吧,於是自殺了。”
“我把後麵的故事給你補充完整吧,你看是不是正確?”桑葚兒說下去,“依據西楚霸王對你的深情厚意,他根本就沒來得及想玉璽的事情,隻想著趕快救你的性命,讓最親信的人把你送出重圍,找醫生治療。那個親信是誰?”
“是大王身邊的謀士,叫羅義。”
“哼哼,姓羅未必講道義。何況,名字隻是個符號,它可以不斷變化,但他的模樣應該改變不了。”桑葚兒就問他長什麼樣子?
“此人能言善辯,足智多謀,深藏不露,關中口音,總是披散著頭發,年輕的時候倒還長得比較周正。”
“難道?你又見到他老年的時候嗎?”已經到問題的核心部位了,桑葚兒盯住不放。
到這個份兒上了,虞姬隻好和盤托出:“這就是最近帶個年輕道士來的人,他已經非常非常老,老得不成樣子,依然披著頭發。”
桑葚兒問他為什麼總是披散著頭發?虞姬說是為了遮擋他的左耳朵,因為他的左耳朵被砍掉了半塊。
“當年他還年輕,深得項羽的信任,眼見我要死了,項羽隻來得及讓他帶我突圍 ,送去醫療。我是在一戶農家蘇醒過來的,農婦告訴我,羅義把我身上的一個錦囊袋拿走了。我問他拿到哪去了?他說沒有的事,那女人亂說,跟著就把那女人殺死了。等我稍稍好一點,他就把我轉移到一個道觀,我在轎子裏,看見門楣上三個大字,就叫東山觀。他後來喝酒喝醉了,承認是他拿的玉璽,還說霸王已經死了,女人當不了皇帝,將來就靠他君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