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指南魚(1 / 2)

楊先生告訴他,小魚兒是用天然磁鐵做的,因為地下有磁場,它的尾巴特別尖細,就能準確的知道南方,所以,這個就叫做指南魚。

說完,就把小魚放進盒子裏,盒子蓋上,親自放到小子的懷裏,給他路上指引方向。

小子把鍋蓋翻過來,支在兩塊石頭中間,把子在下麵,讓幹爹坐上去,意念一動,驅使著鍋蓋飛起來。

桑葚兒騎著拂塵應該飛得很快,但是要候著先生,也覺得騎著不太雅觀,幹脆橫坐在杆子上,楊先生不敢在鍋蓋上站的,就像打坐的和尚一樣,盤腿坐在鍋蓋上,兩人還能說著話。

因為筆直飛過去,正好路過四方鎮,在高空中看底下,更像一口巨大的方井,也不過午後時分,底下卻雲遮霧罩,什麼也看不清楚,問起下麵的情況,桑葚兒擔心他是不是有點害怕?一一說來,也不點破。

隻是說,下去也就住幾天,如果不習慣,如果上麵沒有風險,還可以接他上來。

楊青藤說我:“既然下去,是為了解救地坑裏的人,就要與你爺爺同生死共存亡了,他不上來,我是斷斷不會上來的。”

聽他說得大義凜然,桑葚兒扭過頭去,見他神色嚴肅,想必內心依然忐忑,也不多說。穿過四方鎮,就走了一多半路了,拂塵能夠自動辨別方向,朝著楊先生指定的點,是桑樹坡上最古老的一棵桑樹,說那是正東方。如果與四方陣有直線連接,可以對應著小鎮當中的一點,順著這個挖山洞的話,應該是距離最近的。

已經看到那棵大桑樹了,它的樹身比水缸都要粗,兩個成年人手牽手才能勉強抱得住,然而它卻不是很高,一個大人伸手就能夠得住它的枝條。當初住在這裏的時候,楊先生隻看到它很粗壯,現在飛近一看,馬上就說,這棵樹有些靈異。

的確是這樣,桑葚兒就在他身邊,告訴老先生,當初滅蝗蟲的時候,燃起煙霧,她和小子坐在大樹下麵,就聽到了下麵傳來了咳嗽聲,想必,樹根與下麵是貫通的。

說話間,已經飛到大桑樹的旁邊了,但是楊先生突然叫起來:“不要停下不要停下,要往下麵走。”

桑葚兒笑起來了:“先生,您以為您在吆喝毛驢嗎?”

他摸著稀疏的胡子,隻是不說話。想必,小子做了交代,讓鍋蓋聽老先生的,快要下落的鍋蓋又慢慢升起來。

楊先生叫道:“順著桑樹,往坡底下麵走。順著一棵桑樹,一棵桑樹往下麵滑去。”

很奇怪的是,桑樹大大小小的,但是一顆接著一顆,看那方向,基本上還是朝西,雖然不是筆直的,但是也差不多。桑葚兒想,即使上麵連不起來,底下的根也是相連的。但是,再長的根,也不可能長到地坑那麼深。如果有很多很多古藤連起來,拖下去,到地坑邊上,再掉下去,垂下去,是不是就有準確的方向了?

楊先生說,可能還沒那麼簡單。因為,樹根就像蜘蛛網一樣四通八達,密密相連。在地麵上已經找到一棵最粗壯的樹,以它為標杆,再找另一棵樹,確定方向,一顆一顆樹木往地坑邊蔓延下去,那就是我們挖地道的方向。

“那前提是,地下沒有障礙。”桑葚兒就說,曾經叫狐狸挖洞的,但是遇到石頭就挖不下去了,所以現在要往下打洞,能夠避開石頭就好了。如果僅僅是四方鎮四周有石頭,就讓裏麵的人往外麵打洞。

兩人歇落下來,都在大樹底下坐著,老人這才掐指一算,說有石頭也不厚,完全可以打通的。隻是要算準方向,指南魚在小子手裏,現在不能定位,他怎麼到這個時候還沒有來?這家夥跑哪玩去了嗎?過去從運城過來,那麼遠的路都趕上了,這麼點兒距離,還陰溝裏翻船了嗎?

“楊先生,你算算他會不會出什麼岔子?”

小丫頭這麼一問後,老人也不說話,閉目養神,突然一震,然後說,小子遇到點麻煩,但是,很快破解了,來還是要來的,隻是要晚一點。

桑葚兒笑道:“先生,您這麼一說,我也放心了,但是,既然有神機妙算,為什麼在運城的時候差點遇難?房子都要垮了,您居然沒算到?”

老人的臉上有點掛不住了,因為自己在最狼狽的時候被孩子發現。但是他也有說辭,說當時大雨傾盆,即使算到了,也沒處可躲,算到房子塌下來還不至於把床壓垮,所以躲在那裏,不是等到有人來救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