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懷鬼胎(2 / 2)

“那就有勞元輔跟趙昊和江南集團接觸一下了。”萬曆現在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不是跟趙昊和江南集團接觸。”申時行連連歎氣道:“陛下真是什麼都不知道。”

“還不是朕被蒙蔽太久了。”萬曆嘟囔一聲,眼裏卻放光道:“先生有何錦囊妙計?”

“沒有什麼錦囊妙計,也不是有什麼瞞著皇上的秘密,隻是對人之常情的一點正常判斷。”申時行麵無表情道:“以臣愚見,跟西山集團的幾位勳貴談,再由他們向趙昊爭取,情況應該會好很多。”

“這個……”萬曆尋思一下,恍然擊掌道:“先生高,實在是高啊!”

~~

朱翊鈞馬上命人,將定國公徐文璧和成國公朱時懋從詔獄中提來。再把閉門思過的英國公張元功召來翊坤宮。

然後跟他們大打悲情牌,細數他們祖上與皇家的血脈羈絆,世代不衰之榮寵。

不過皇帝也沒誇張,這三大國公確實世受皇恩最重的三家。

第一代定國公徐增壽乃徐達幺子,朱棣的小舅子。朱棣起兵前,建文接到線報,曾向徐增壽發問。徐增壽道:‘燕王和孝康皇帝同氣連枝,富貴已極,怎麼可能還造反呢?’

朱棣造反後,徐增壽依然最效勤誠,與其暗通款曲,頻頻傳遞消息。被人告發後,建文遂囚禁了他。朱棣兵入金川門,建文帝便將徐增壽殺死在右順門廡下,然後舉火自焚。

朱棣對徐增壽之死十分痛惜,永樂二年加授其為世襲罔替定國公。傳到徐文璧時,已經是第七代定國公了。皆顯爵厚祿,委以重任,位列朝班之首。

第一代英國公張輔,是朱棣靖難時的先鋒大將張玉之子。張玉在東昌之戰為救朱棣,闖入敵軍陣中,力竭戰死。

張輔繼承父親的職位隨朱棣南征北戰,是永樂後期直至宣德朝的頭號大將,因為平定交趾之功進封國公,世襲罔替。後來死在土木堡……父子兩代為老朱家獻出了生命。

傳到張元功時是第五代,雖然混得稍微差那麼一丟丟,但那都是自己敗的,皇室並沒有虧待過他們。張元功之前總督京營戎政,還不是一樣被委以重任。

第一代成國公朱能,是與張玉齊名的靖難大將。朱棣造反成功,大封群臣時,位列功臣第二,後來病逝於南征途中。

傳到朱時懋時,已經是第十代了……本來爵位輪不到他的,但他哥朱時泰萬曆二年襲爵後,同年去世。他侄子朱應禎襲爵後,又因為醜聞在萬曆十四年自殺了。

他侄孫朱鼎臣才四歲,遠不到襲爵的年齡。反正爵位空著也是空著,朱時懋稍微一運作,就也當了個國公過過癮。

他家裏這些年老出事兒,但之前可是勳貴之首啊。比方他爹點讚狂魔朱希忠……

言而總之,老朱家確實對他三家恩重如山,三家怎麼還都還不上……

那就隻能不還咯。

當然話不能那麼說,三人在萬曆麵前還是做個人的。

尤其徐文璧和朱時懋,在詔獄裏關了這麼久,又是集團高層,自然不會像申時行一樣得到優待。

雖然張鯨沒有嚴刑拷打他們,卻也免不了要反複提審,恣意折辱。而且食宿條件又差,還有虱子跳蚤老鼠,早就把這倆養尊處優的貨,折磨的神經脆弱了。

兩人便指天發誓,自己絕無背叛皇上的意思。跟著趙昊隻是想為國為民做點事情,順便改善下生活雲雲。

現在外頭鬧成這個樣子,他們也很痛心。若蒙不棄,願意親去江南說服趙昊罷兵,結束南北暌隔,彼此相持的局麵。

張元功也表示,自己雖然跟西山集團素無往來,也沒收過他們一分錢,但依然願意為皇上奔走效勞。

三個國公軟弱的表現,讓萬曆飽受摧殘的自尊心,恢複了那麼一丟丟,覺得自己好像又行了。

“那就勞煩三位了。”萬曆矜持道。

“隻是也不能空口白牙的就去談啊。”不過三人也不是白給的,在集團混了這麼多年,總是有些長進的。朱時懋歪著脖子道:

“還需拿出些誠意來,這樣我們才好替皇上說話。”

“是啊是啊,到了今天這步,有些事也確實得變變了……”

萬曆一陣膈應,好麼,原來也沒把自己放在眼裏。

“你們先跟申先生磋商一下吧,有個大概再跟朕講。”萬曆便讓張宏將三位國公和申時行,好生安排在相鄰長春宮中,以便隨時溝通。

這時候也顧不上什麼內外大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