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八王爺吟詩顯反意(1 / 2)

就在宋曦文因梅芳菲的衣服,觸動不堪回憶,感到不快時,八王爺宋世豪不知道是喝得多了,還是有意在向侄兒宋曦文叫板,則吟誦一首,在多羅明慧聽來,都略能感覺到刺耳,似有不甘宋曦文之下之意的“秋宵月下有懷”。

秋宵月下有懷孟浩然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普通人吟誦這首詩可能隻是借詩抒發、給予自己個人的小理想,但是身為當年最有潛力和宋世成爭奪皇位的八王爺,在場的人聽他念完這首詩,都不由得心底一顫,這其中就包括宋曦文和李太後。

聽罷和八王爺宋世豪坐於一桌的宋曦文臉色變了,李瑤媛臉色變了,包括七皇子宋曦業的臉色也都為之一變,氣氛一下陷入僵局,有一會兒似乎連臨坐之人的呼吸聲都能聞見。

隻有八王爺自己像是未知未覺得喝著酒、唱著歌,一切如常,宋曦文才不會覺得八王爺是真的喝醉了才會這樣,就算他真的是喝醉了,醉酒吐真言的道理,他也是認可的。何況他的這位八皇叔之於認識他的所有人而言,都不是會輕易喝醉,輕易當著一些人的麵亂說話的人。

如果他不是公開的向他挑釁的話,又怎會在現在,在自己在場時候,吟誦這樣一首換做別人是自己也會感到反胃的詩,以他對八皇叔的了解,他絕對不是如此輕率的人。

這一會兒兩個人,兩件事兒,已經讓宋曦文的心情差到了極點,他強忍著胃裏的難受,才沒有吐出來。

賢婭公主為了緩和氣氛,拿出在宮中時換在身上的木劍,走到宴席前方一片空地上舞了起來。

在宮中皇上、皇後及太後身邊,除貼身侍位外,一蓋人等都是不許佩帶及舞動質地鋒利的刀劍的,賢婭公主的木劍要進宮前,與大門口的守位換的。

她自己一人舞了一會兒,覺得無趣,美目向越明玉尋去,越明玉會意,走上來,對在場的所有人施了一禮,也要來一柄木劍,與賢婭公主共舞了起來。

賢婭公主雖然功夫一般,卻好在身有舞蹈底子,能將舞蹈和武術動作容為一體,因此舞起劍時,看上去到也是像模像樣兒,很是好看,越明玉乃武林高手,又有著玉樹臨風、飄然出塵的氣質,看她舞劍,對於觀賞之人,更是一種享受。

精彩絕輪的劍舞,也讓宋曦文和李太後暫時的將注意力轉到了他們身上。

本想這樣氣氛就能有所緩和,還不知道自己犯了宋曦文禁忌的梅芳菲這個時候也來了興致,走到賢婭公主和越明玉剛才表演劍舞的地方,表演了一支她自創的“嫦娥奔月”,為了能有好的表現,她很努力,才一年多的時間,她同多羅明慧學得輕功,小範圍內表演已經是有模兒有樣兒了。

她表演的起興,回眸看向宋曦文,卻不料宋曦文和李太後的臉色,看向自己的時候,都越發陰沉了下來,她有些不知所措,見兩人麵色不喜,便草草的收了舞蹈。

本以為會很熱鬧的皇家中秋晚宴,就在這樣的氛圍中結束了。

晚宴結束後,心情複雜的多羅明慧又帶小唯去了最大、叫適合賞月的龍澤台,欣然被謀害後,她就再沒敢去過“清泉湖”,不是怕有人也會加害自己,而是害怕睹物思人,再看到那兒的湖水,她就仿佛看到欣然的屍體漂浮在那上麵,這種感覺另她窒息,她不是一個自虐傾向的人,所以自那兒以後,晚上閑來無事,她就再未去過“清泉湖”。

站在最高的天亭上,望著天上的滿月,多羅明慧不由歎了口氣,心中說道:在這中秋月圓的日子裏誰不想家?誰不想念自己的親人?家鄉,一個讓人聽了就感覺溫馨的詞彙。家鄉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鄉的水也格外的甜,家鄉的人也格外的親。可是現在我卻身在異鄉為異客,我所身處的這家沒有溫暖、沒有關懷,充斥在周圍的更多的都是陰謀、陷阱和暗殺……今夜,我很孤獨,這美麗的中秋月色,觸動了我思鄉、思親、思情、思友之心……然而哪裏才是我的家,哪裏才是我的親人,誰又是我真正的朋友,多羅明慧在心中問自己,自己是西丹國的王宮裏被養大的,可是自己之於他們卻並沒有血緣關係,從小看著自己長大的父王、母後,也並不是她的生身父母,他們將他養大成人,目的卻是希望她長大後,可以去到另一個國家成為為他們獲取情報的奸細。沒有生身父母在的地方,是很難稱之為家的。

即使這樣,西丹國還是有一些人是她此時亦或平時會想念的,包括她的父王、母後,至少他們對她是有養育之恩的,她在西丹國期間,也算對她不薄,除了讓她接受了超負荷的訓練,其她方麵,對她的疼愛和關照也是不亞於其它的正牌公主的。還有她最崇拜、教會她很多東西的朝海法師和晃絡王子。

其中她最想念的,還是幾乎是陪她一起長大,隻比她大三歲的晃絡王子,想著他的臉,那是一張讓她一想到就會覺得溫暖幸福載滿陽光,仿佛擁有無限魔力的清雅俊秀的男人的臉,他麵對自己的時候,臉上時常會浮現出風和日曆、溫暖如春的笑容……那樣的笑容,在西丹國除了晃絡王子,沒有第二個人給予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