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力可填海(1 / 3)

天宮殿內眾人,都對陳玉佩服不已。

“我們接下來,是不是也應該去中土那邊了?”

這時有人開口問道。

伴隨著長安城的擴張,天工殿也在不斷壯大,廣收天下相關英才。

開辟出全新的墨家道路,大家不需要另立門戶。

就團結在長安城天工殿下即可。

既然現在中土超過三分之一疆域,都被納入長安城的統治,那他們自然也可以繼續擴張。

中土各方麵,相較於東疆而言,都顯發達。

尤其是人口眾多。

更多的人口基礎,便意味著可能誕生更多人才。

這一點對諸般修行道路來說,都一樣。

自然也包括新生的墨家道路。

更何況,除去這方麵的考量,將中土大量出色工匠納入天工殿統一管理,更有利於天工殿接下來的發展。

隨著長安不斷擴大,天工殿壯大的同時,其實肩上擔子和壓力也不斷加劇。

不管是通訊,亦或者交通,乃至於冶煉、農具、水利等各個方麵,他們都需要出力。

“正是這樣沒錯。”陳玉言道:“大家出幾個人,和我一起去中土,其他人依舊各司其職。”

眾人當即一起點頭。

馬坤等幾個高明匠人,同陳玉一起動身前往中土。

他們代表天工殿而來,自然一路暢通,中土各地的人,也都給予配合。

但是,調撥工匠是一方麵,陳玉等人試圖傳播墨家修行道路,就是另外一方麵了。

在東疆,一切大破大立,天工殿陳玉、馬坤等人行事,倒還便利。

而中土,畢竟各方麵勢力樹大根深。

此刻大家都投效長安,即便有少許親疏之別,這一刻也都排斥墨家道路傳播。

原因無他,爭奪人才與生源。

墨家修行道路很講究天資悟性,能卡下不少人在門外不假。

這門修行道路,不費人。

但是廢材料。

不管是想要提升修為境界,還是形成實戰能力,都需要實際動手,不斷創造自己的作品。

一般民用的成果也就罷了,但如果想要形成強大的戰鬥力,煉製機關傀儡之流,則需要消耗海量名貴礦產或寶物。

剛一開始的時候,這方麵體現還不明顯。

但隨著時間推移,其他人,不論佛、道、儒、武,甚至是妖與魔,都發現這條新生的道路,是個吃金大戶。

並且,越是修為境界較低的墨家修行者,越是傾向於追求實戰能力。

而低修為境界的修行者,不管在哪條道路,都是作為塔基的大多數。

於是,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中土修行者,排斥墨家。

這股風潮,甚至漸漸開始反饋回東疆,在東疆也有了“反墨”的聲音。

陳玉等人,一時間有些焦頭爛額。

大明宮張東雲對這一切基本了如指掌。

他微微一笑,沒有插手處理。

總體來講,墨家修行者越多,對於各地民生基礎來說,其實越好。

畢竟,除了戰鬥所需之外,一個墨家修行者或多或少總是會有大量民用產出的。

要說墨家是吞金獸,其實其他幾家也都差不多。

排斥墨家,無非是排斥一個新來的搶錢。

從張東雲的角度來說,可以強製長安治下所有墨家修行者強製解除武裝,全部轉為民用,真正用來充當“工廠”。

反正一天有張城主在頭上罩著,他們也不用擔心自保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長安城,或許效率更高,功效更好。

但張東雲思考一下之後,最終還是沒有作此安排。

陳玉、馬坤等人已經在慢慢摸索和其他幾家修行道路的相處之道。

反正有天工殿大牌子在身後,其他人也不能真把他們怎麼樣。

沒人敢耽誤長安城布置下來的正事。

所以,張城主最終還是決定自己省點心,讓陳玉、馬坤他們自己慢慢折騰去吧。

對佛、魔、儒、道、武、妖六家來說,他們也該慢慢適應。

張東雲對此還是持樂觀態度。

將來不久,大家就該習慣,這世上有第七種修行法門。

陳玉、馬坤等人四下裏打拚的同時,另外有人,返回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