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紅色服飾的漢軍,在綠色山林中前進著,意圖搜索和包圍剩下的賊兵。
而劉繇父子卻留在山邊,借助泰姬女王的威信,繼續招降納叛,共得江夏蠻人5000餘,其中有丁近2000千,精壯1000餘人。
劉裕知道,這都是他的本錢。
劉繇又向陸康借了幾艘船,求了1千石糧食。
劉裕帶著劉政、陳橫,賣光所有貨物,隻裝著百姓、江夏蠻中的精壯數百,再裝上水、糧食、黃豆、兵器、鐵器等,與劉韙彙合。黃豆可以發豆芽,吃了不會患上敗血症。
劉裕隻是憑著記憶,畫出朝鮮半島和日本的位置:“三爺爺,政叔,吾這地圖,並不準確。隻能多帶點水,到每個海岸,都將水和糧食加滿,進行探索。”
劉韙:“小裕兒,別擔心,吾和牧之皆去過樂浪多次,能找到的。”
劉政:“是啊,吾們有司南,航海之中可以定大概的方向。即便找不到瀛洲,也可以順利退回樂浪。”西漢時《論衡》中便有“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以指南針用於航海,正是漢民族的智慧。
劉裕:“那就好,那就好。向東北走,首先找到樂浪半島,然後沿著半島一角,反著北極星的方向向南,便可以到瀛洲。”
劉韙:“這麼說可以直接過去?不經過樂浪?”
劉裕:“自然可以,但海中常常有風暴,還是沿著島嶼航行安全。”每年春夏,都有從東南太平洋來的季風。
劉政:“裕兒這便不知道了,夏季才有風暴,現在才三月,季風不大,風浪也小,帆船自然航行很快。吾們稍稍向南麵些,或許一個月便可以回來。”
劉裕:“如此正好。可以在船甲板上放些泥土,而後將種子種在其中,可以密一些。如此到了瀛洲,已經長成小苗,再將之移栽到田中既可。”
劉韙:“這可以麼?”
劉裕:“試試吧,或許可以。”
劉裕揮著手,望著東去的10餘沙船組成的船隊,心中滿是希望。
希望他們能找到日本九州島,這樣哥若是被曹操打敗了,做不成漢王,還可以做日本王。
——農曆三月初,先前江夏蠻裹挾的百姓,多已經被各縣鄉領回家鄉。
或許是之前連戰連勝,讓漢軍認為勝利隻是舉手之勞動。之後幾天剿滅並不順利。賊兵餘部攻擊了臨湖,擄掠一番。
揚州刺史敬韶追擊而來,賊兵被擊敗,退回山中。接著賊兵卻弄巧設伏,多次將進剿的部隊打敗。
陸康與揚州刺史敬韶合兵一處,彙合商討是戰是退,兩人莫衷一是,分別回營駐守。眾將便有了後退的想法。
天氣漸漸熱起來,南方多雨,低窪濕潤,蚊蟲鼠蛇易於孳生。北方來的士卒,不論北軍還是青州兵們,都有些生病了,幸好有王烈和陸康兩位懂得中醫的赤腳醫生,又去周邊請了些郎中來,才不至於大麵積患病。
部隊集中一個月了,部隊的心理已經非常疲倦。郡兵和壯丁們從二月初開始集合,戰到三月初,家中的田地多還荒著呢,僅僅靠家中女人的力氣,怕是秋天會少收幾十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