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成功的三個條件:天資,機遇,勤奮(1 / 2)

成功是什麼?在《現代漢語詞典》裏有言簡意賅的解釋:“成功,是獲得預期的結果。”季羨林先生認為,這裏所謂的“預期”,是紛雜變幻、錯綜複雜的。因為每個人時刻都做著各種預期,而這些預期有大有小,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無法事先把握規劃。正因為如此,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方法也千變萬化,如果一定要總結經驗,那麼可以給出一個成功的基本公式: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對此,季羨林先生解釋說:“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隻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

客觀正視自己的天資

天資與天才並不等同,天才一般指智商或天賦極高的人,通常百年難得一見,而且大多都發展成為“偏才”,最終不合時宜,被社會和曆史淘汰。因此,成功與天才沒有直接的聯係,世界上各個領域的許多成功人士,在智商和天賦方麵都十分普通,甚至有人智商並不是那麼高,但也能成功。

天資的表現多種多樣,從外表到內在,都可以作為成功路上的助力。因而所謂的天資,就是在每個人身上所表現的不同的特點,擅長運用自己天資的人,就能為成功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客觀正視自己的天資,努力朝著天資方麵發展,你就有可能成功;而如果無視天資,走了一條自己完全不適合的路,那麼你就可能離成功越來越遠。

美國有一位女會計退休之後閑在家中,有一次去公園慢跑,突然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於是每天都去長跑,很快就找到了竅門和感覺,越跑越快,越跑越喜歡。這位女會計回憶自己年少的時候似乎也曾經喜歡過跑步,但是沒有放在心上,後來讀大學選了會計專業,一心想要成為成功人士。但她當了會計之後,發現工作枯燥無趣,自己一點也不喜歡,熬了30多年終於退休了,一輩子也沒有成功過。

她重新拾起年少時候的愛好,60歲時還參加了當地的非職業長跑比賽,並輕鬆地拿到了冠軍獎杯。發表獲獎感言時,她淚流滿麵地說道“我活了60歲,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的天資,結果錯失了成為長跑健將的機會。如果我早一點從事長跑,或許可以拿到奧運會冠軍的獎杯,那樣我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可惜我浪費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天資,做了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因此,客觀地正視自己的天資,實事求是地叩問內心,自己究竟有什麼優點和長處,最喜歡做什麼,發現了天資之後,朝著這個方向去選擇職業、全力以赴、努力工作,這樣距離成功就不遠了。

季老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資,而且這些天資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他勸告那些稍有成就就自命天才的人,永遠不要蔑視別人的天資,“自我感覺過分良好”是一種極其狹隘幼稚的表現,天資這個東西,首先要正視,然後要客觀麵對,最後也要承認它的普遍存在,隻有擺正了心態,才能穩步前行。

勤奮是成功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