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健忘:感謝忘這個本能(1 / 2)

人人似乎都有健忘症,名人往往忘小事,庸人常常忘大事。不光是人老了容易糊塗忘事,誰都有忘這忘那的時候。健忘似乎代表著人的記憶力減退,或者心不在焉、馬虎大意。但在季老看來,我們應該做一個善忘的人。他曾說: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對於“忘”的評價卻越來越高,高到了哲學思辨的水平。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麼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初產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著你。

煞車失靈,戒之在說

季羨林先生有一位關係很好的畫家老友,比季老要長六七歲,年過八旬之後,就開始慢慢地忘事,愈加糊塗。後來兩個人見麵,這位老友把季老的尊姓大名都忘記了。季老就連忙再介紹自己說:“我是季羨林,是北京大學的。”但不過5分鍾,這位老友還會再問一遍季老的名字,每次會麵都少不了這樣的尷尬局麵。一次在北京圖書館舉行年會,這位畫家老友上台講話,和許多老年人一樣,他因為健忘,說話一直不停,還總是重複。他早把夫人準備好的稿子忘到了九霄雲外,最後還是夫人上了台,講話才結束。

這位老友雖然健忘,但他非常快樂。季老每次跟他見麵,發現老友的臉上都充滿童真般的笑容,常常像小孩子一樣歡笑。因為健忘,他已經忘記了一切不美好的事情,別人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他也轉眼就忘記了。每天圍繞在他身邊的,是家人和朋友的關愛、清風陽光、歡快的小寵物等。這位老友的日子過得非常自在幸福,令季老十分羨慕。

有人讚歎季老耳聰目明,但季老卻說:“我實際上是耳欠聰,目欠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我腦袋裏的煞車部件,雖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點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銘是:老年之人,煞車失靈,戒之在說。一向奉行不違,還沒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潛意識中頗有點沾沾自喜了。”

人生活到一定的境界,反倒希望自己記住的少一些,忘掉的多一些,因為世間的紛擾矛盾往往都在記憶中糾纏不休,若能忘記,從此真正放下,不去計較一切,反倒是一件令人愜意暢懷的事情。

感謝造物主賦予人類“忘”的本領

當談到忘事糊塗有沒有好處時,季老認為是有好處的,並且好處很大。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他把悲與歡、離與合相提並論,因為人生中總會遇到好與不好的事情。古人也說,“不如意事常八九”,世上的每個人都一樣,不管出身如何,才智如何,悲離之事多少都要經曆。

人如果長期生活在“悲”“離”的重壓之下,記憶中保留的痛苦可想而知。因此季老說要感謝造物主賦予人類“忘”的本領,讓我們免去了不少悲痛。即使還會留下些許痕跡,但痛苦不會像初產生時那樣劇烈殘酷,這都要歸功於“忘”,否則這世間還有幾個快樂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