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之臣子,做到了這份上,還有什麼好說的,而這些隻會說三道四,一天到晚譴責別人的人,他們又做了什麼?敢為皇帝搞葬禮嗎?敢為大明說幾句公道話嗎?除了在暗地裏說三道四以外,就不敢幹別的事,爺爺過去為大明做了這麼多事情,卻身負天下之罵名,說是大明七於王靜雲,當代姚廣孝,真是令生氣之極。
爺爺為人清高,不跟這些人計較,而他王庚讀可不是好欺負的,如果有人敢說這些話。讓他聽到了,衝上去就是一個耳刮子,他為什麼在招遠知縣的位置上,幹得天怒人怨,主要就是得罪了這些人,跟這些人鬧翻了,所以才被人設計,名聲臭到在當地幹不下去的地步。
但是皇上的眼睛是雪亮的,回到了吏部的時候,皇上和太子也沒有見怪於他,而是對他好聲的安慰,讓他留有用之身,繼續為朝廷效力,讓他感激莫名,生出一種,士為知己者死之心。
其實王庚讀為什麼會想出這一招,用自宮來逼他爺爺,也是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這也是出自於劉布的設計,劉布故意派人來教他怎麼做,對於靜雲公,劉氏父子都是非常的尊重,非常希望他能加入華夏軍的團隊,幫助他們,就算不為他們幹活,隻要有這個招牌在,對他們都大大有利。
連華夏帝國給的國公之位都不幹,這其實是很打皇帝的臉,很打華夏帝國的臉,這是不食華粟,當代箕子?
劉不就在想,這個老頭他是無欲則剛,沒人能把他怎麼樣,但是他也是有弱點的,他的弱點就是他這一個孫子。
他這孫子可是對靜雲公十分重要,王家的獨苗了,王庚讀還年輕的很,對於國公的位置也看得很重,既然是如此,就可以加以利用了。
有一句話,叫做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就像是以前的劉布,劉遠橋再牛逼,再厲害,敵人都被他幹掉了,隻有他這一個混賬的兒子,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隻能受劉布的混帳氣,劉布就是從這裏得到了啟發,才叫人暗中行動,指使王庚讀,讓他去幹的。
果然王庚讀此人不負重望,雖然他才華不怎麼樣,當官也當不好,但是在使潑打滾方麵,還是非常有心得的。
憑著王家最後一根獨苗的身份,他在靜雲公麵前撒潑打滾,要挾鉗製,那是使得遊刃有餘,即使靜雲公他再清高,都沒有辦法,隻有從了。
靜雲公他什麼都可以接受,就是沒辦法接受王家由此而絕,如此王家由此而絕了,他就是王家的罪人,根本就無顏見祖宗,死去後也都是十分丟臉的,就是因為這種想法,所以才令他沒有辦法反製,隻能從了王庚讀,就怕這小子幹了傻事。
劉不對這一個結果,表示滿意,他想做這件事情,其實就是想幫靜雲公一把,他現在也在發現了,此公其實就是一個好人,被他們拉上賊船的,劉家的宗旨,是不會讓好人老實人吃虧的,現在就是錢謙益甘心為華夏帝國賣命,在這個位置上,做得如魚得水,樂不思蜀,絲毫不提前朝舊事,仿佛己忘記他曾為明臣,深受皇恩,隻怕一點便成宰輔的人。
反而是靜雲公這好人,在大明與華夏帝國之間,左右為難,在夾縫裏麵生存,十分的憋屈和受氣。
特別是在那些大明遺老遺少那裏,更是把他當成了罪人,這樣一個人,怎麼可以讓他受這樣的窩囊氣,劉布就想,幹脆拉其下水算了。
結果他們使出了這一招,那是大獲成功,這令劉布十分的高興,隻要靜雲公接受了華夏軍隊官職,享受華夏軍的俸祿,大明的那些遺老遺少們,還有那些說閑話的人,故意搞事的人,也就無話可說了,再也折騰不出什麼當世箕子之說。
華夏帝國到了今天這一步,也開始注重自己的名聲,愛惜自己的羽毛,他們已經是正式的朝廷,而不是以前的草台班子了。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35130328/68442520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