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2)

清早的陽光不甚毒辣,自然風吹在身上很舒服,通常十點後天氣開始變得炎熱,在地裏勞作的人會從地裏回家,休息到傍晚再下地幹活。

這時節的農活不多,給作物澆水,鋤鋤地裏的雜草,算是村裏難得的悠閑時光。

沒一會兒,夏禾夏琳一起提著菜籃子回來,夏雯也晾好了衣服,姐妹四個圍在一起剝玉米棒子。

黃色的玉米粒嫩的能掐出水來,夏琳舉著剝好的玉米說,“我們挑的好吧,專找這種不過分老也不過分嫩的,我都等不及想吃了,等會兒先煮幾根解解饞,午飯晚些吃也行。”

老的玉米留著做玉米種子,嫩的太嫩還得再長幾天,對農村的孩子們來說,玉米既能填飽肚子,也是風味絕好的零食。

等她去了學校,就吃不到這麼香嫩的玉米了呢,從小吃到大,滿滿的幸福味道。

夏誌民傍晚才到家,修完窗戶後又給那家訂了個吃飯的小方桌,中午管飯,幹完才回來,一天得了二十塊工錢,回家後就把錢拿給了李秀琴。

幹了一天活流了太多汗,身上灰塵也多,夏誌民打了盆井水簡單衝了個澡,而後坐在樹下喝了一碗涼粥,吃了一個玉米棒子,李秀琴在旁邊跟他說了開小賣鋪的事。

“你覺得咋樣,能行麼?”

“小清想出來的?”

李秀琴點頭,“可不是,這丫頭以前不愛吭聲,現在倒挺愛動腦筋的。”

夏誌民拿衣角擦了擦頭上的汗,“這樣好,以後不容易受欺負。”

他們做父母的一輩子老實忠厚,這固然是可貴的品質,但眼看著時代進步,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像大舅哥那樣,去城裏打工被人欺負可不行,機靈些能保護好自己,特別是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吃虧。

“這事隻要花錢辦應該行的通,但咱們得先盤算好花多少。”

現在家裏的錢將好夠女兒們上學,還借了村長三千塊,等大舅哥那邊的錢還回來才有富餘。

“不著急,等我哪天遇著周三問問,他見過的世麵比咱多,又是做生意的,指點一下就夠咱們用的了。”

周三名叫周成貴,是村裏唯一的生意人,也是八十年代最早跨進萬元戶門檻的,還上過報紙,夏誌民這兩天正準備去火車站給二女兒買火車票,準備順路去找下周成貴。

“那行,這事你放心上,我覺著開個小賣鋪挺好,不管掙多掙少好歹有進項不是?”

李秀琴還打算去其他村的小賣鋪取取經,看別人家是怎麼做生意的,這樣自己心裏就更有譜了。

夏誌民點頭,“放心吧,我在大事上從來不含糊。”

這一點李秀琴是信的,二十多年來,日子過的雖苦,但她從來不後悔嫁給夏誌民這個人,不管是對她,對她娘家的親人,還是對四個女兒,夏誌民每一個角色都做的足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