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淨土的藍(1 / 3)

對別人的侮辱、傷害、毀謗,不要太放在心上,它有時可以成為我們修行道上的肥料,能成就我們的道業。所謂沒有黑暗哪有光明?沒有罪惡哪有善美?沒有汙穢哪有清淨?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娑婆世界做一朵清淨的蓮花,建設莊嚴的淨土。

——《星雲日記》

我們提倡念佛,無非是要將極樂淨土實現於人間,因為“心淨則國土淨”,這絕非一種妄想、妄念,隻要念佛的蓮友慢慢增加增多,淨土就會在人間實現。

——《星雲日記》

社會混亂脫序乃由於貪心、自私、執著,所以我們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要讓佛在我們心中顯露。佛不隻是供著膜拜,而是在我們心中,心中有佛,則眼視、耳聞、手做皆是佛的風儀。大家都能想佛所想,行佛所行,則人間就是淨土佛國。

——《星雲日記》

在這世間,沒有怨恨,沒有不平,凡事都是當然。禪師大德在開悟以後,往往發現“平常心是道”,讓我們以平常心來對待一切,多尊重別人,隨喜隨緣,包容一切,轉娑婆為淨土,轉煩惱為菩提。

——《星雲日記》

情緒如何管理?用禮拜折服我慢,用念佛降伏妄心,用行善對治貪欲,用包容對治瞋恨,如此就能建立當下的淨土。

——《星雲日記》

處在現今的家庭社會,如何建設人間淨土?在“居家之道”上,要整齊、安靜、和諧、幽默,對家庭成員有更深的了解;在“群我之道”中,除了聯係與溝通,更要從善如流,與人為善;在“資用之道”裏,崇尚簡樸自然,其心中的價值觀念自與凡俗不同;在“信仰之道”上,要老實修行,不懸疑惑眾,培養正知正見,並不斷提升及淨化自己的信仰層次。另外,情愛之道、理財之道、保健之道、治國之道、處世之道、交流之道等,都是建設人間淨土的方法。

——《星雲日記》

把自己的思想擴大,才不會局限於一方,要發大心,建立國際化思想,包容世界宇宙萬有,成就未來的佛國淨土。

——《星雲日記》

如何解決人我的問題?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都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

——《星雲日記》

隻要我們能在現世裏建設一個人際和諧、尊重,生活富足、安樂的社會,當下就是人間淨土的實現。

——《開示》

淨土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必求來世往生。如果大家都能從心裏上自我健全,自我清淨,自我反省,自我進步,進而擴及到家庭、社區、國家,那麼整個世界就是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

——《開示》

佛教的弘揚,隨著現代科學發達,人類文明進步,可資應用的弘法利器日愈增多,從電台、報紙、電視,乃至“籃球隊”的組成,可謂推陳出新,花樣繁多。因此,教內有心的大德們就喊出“佛教要打開山門,佛教要走向社會”,更喊出佛教要“大眾化、文藝化、普遍化、通俗化”的口號。這正是實現人間淨土的遠大理想和目標。

——《開示》

如何建設人間淨土呢?瑞士、美國重視自由和平、人權平等、社會福利;日本、泰國倡導佛教信仰,尊重宗教師,維護社會安寧……這不正是人間淨土的體現嗎?

——《開示》

佛教雖講他方世界,但重在此土的淨化;佛教雖講六道眾生,但重在人類的普濟;佛教雖講過去未來,但重在現實的生活。因此,今日佛教要打開山門,走入社會;要把社會改造,建設佛土,這是今日佛教徒應有的使命感。

——《開示》

太空人前往其他的星球,還需要好幾天,而我們卻可以在一念之間到達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淨土世界。因為它不是科技建構的世界,更不是物質所堆砌成的世界,它是一個信心願力所共成的精神世界。

——《開示》

一個國家如果能做到國富民安、繁榮進步,這個國家就是一方淨土;一個社區如果能做到守望相助、彼此關懷,這個社區就是一方淨土;一個家庭如果能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個家庭就是一方淨土;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慈悲為懷,人我平等,這個人的內心就是一方淨土。

——《開示》

極樂世界遠比天堂更高超、更微妙,以今日台灣來說,為什麼念佛的人愈來愈多,就是要把極樂淨土實現在人間。

——《開示》

我們提倡“三好運動”,希望社會上人人都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都能三業清淨,做一個好人。所以,“三好運動”就是希望人人做好人,共創清淨美好的人間淨土。

——《開示》

人間佛教的要點,首先要注重維護每一個人的家庭幸福,才能談到開展人間淨土。目前社會上問題叢生,往往都是肇因於家庭,建立幸福的家庭生活,然後才能貢獻於國家、社會、全人類。

——《開示》

上天堂有上天堂的路,入地獄也自有其道,各行各業應該要各自盡忠職守,不要做人間的罪人,被摒拒於天堂的門外。此時此刻,我們急需完成的是人間天堂、人間淨土,人人誓願做個頂天立地的人,人人心中都能成就一片莊嚴的淨土。

——《開示》

透過悲智雙運的佛化教育,可以開發人性的真善美。從淨化人心的教育做起,共同促進世界的和平,才能營造真正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人間淨土。

——《佛光教科書·佛教與世學·佛教與教育》

淨土行人希望求生淨土,要以現實的世界作為立足點,老實念佛、修持,淨化我們現世的生活。尤其對現代家庭,對忙亂的社會人生,淨土是安定我們身心的殊勝法門。

——《佛光教科書·宗派概論·淨土宗》

佛教不但重視私有財富,尤重共有的財富,例如:道路、公園、河川等公共設施,以及花草樹木、日月星辰、天地萬物的生態維護,並且主張以享有代替擁有、以智慧代替金錢、以滿足代替貪欲、以法欲代替物欲,發揮普世的觀念,建設共有的胸懷,這就是人間淨土的建立。

——《佛光教科書·實用佛教·佛教對經濟的看法》

情緒正常、歡喜自在、發大悲心、忍耐為道、不念舊惡、斷除煩惱、不退道心、擔當責任、懺悔立願、救苦救難、日行一善、做眾生不請之友等,都是人間淨土修行的法門。

——《佛光教科書·實用佛教·佛教徒的一日行》

《阿彌陀經》的極樂世界,黃金鋪地,宮殿樓閣皆為七寶所成,極盡莊嚴堂皇,菩薩也莫不寶冠頂戴,瓔珞披身,富貴無比。因此,修學佛法不一定要以窮苦為清高。佛教鼓勵在家信眾可以榮華富貴,可以營生聚財,但要積聚有道,要合乎八正道的正業與正命,這才是建立人間淨土之正道。

——《佛光教科書·實用佛教·佛教對經濟的看法》

佛教徒的生涯規劃,以自利利他為根本,不求速成,不急功好利,以知苦惱、知慚愧為內學,莊嚴成熟美好的佛國淨土。

——《佛光教科書·佛教問題探討·生活》

以聞、思、修三慧及戒、定、慧三學,來改進身、口、意三業,務期心境一如,確實實踐發願、淨行、懺悔、回向。如能依此實修,內能圓滿六度萬行,外能建設佛國淨土。

——《佛光教科書·佛光學·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從個人的身心淨化到家庭的建設,尤其夫妻不是冤家,兒女不是債主,家庭更不是牢獄,而是和樂互敬的淨土。

——《佛光教科書·菩薩行證·圓滿菩薩道》

日常生活中,不違不犯,不比較人我得失,不計較是非利害,心意和悅,當下即是淨土。

——《佛光教科書·佛法僧三寶·六和敬》

不管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主要的,都是要借念佛、參禪來淨化自己,升華自己,找回自己。所以,《六祖壇經》告訴我們不要妄自多求,當下改變自己最為重要。比方說,改善生活品質,生活裏就有淨土;用心美化周遭的環境,環境就是你的淨土。

——《六祖壇經講話·決疑品》

在淨土裏,我們要平等,要自由,例如民主政治選舉,就是平等;民權受到尊重,就是平等。所謂自由,是不侵犯別人的生存,不侵犯別人的所有,不侵犯別人的因緣。有自由、有平等,才合乎淨土的真義。

——《六祖壇經講話·決疑品》

我們若能心地清淨、思想純真,把心回歸到大自然,像虛空一樣廣大,像鬆樹一樣萬年長青,像竹子一樣堅貞不拔,就能與佛道、真理契合在一起,幸福的日子就可以和我們永遠同在,那就是人間淨土。

——《星雲說偈》

極樂淨土在哪裏?在我們中道的生活裏,在我們自由逍遙解脫的生活裏。不要貪於世俗,不要為五濁惡世困擾,那就是最美好的淨土了。

——《星雲說偈》

如果我們能活得不計較,人和人之間,也能夠不比較,自然就能擁有一個平等、安然的世界。

——《星雲說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