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臉譜化,實際上就是標簽化,區別在於前者是靜止的,後者是動態的。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在陰謀論中現這一頑強的特征。但這種臉譜化在陰謀論的運作中又同妖魔化和標簽化這種傳統的僵化的模式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牢不可分。對此,我在這裏總結出它們的固定模式和程序:
陰謀論者一旦將某個特定的對象(包括個人、團體、族群)確立為自己陰謀化的目標,先就會迅速地將其妖魔化,從而使自己占據了道義上的製高點,同時也就規範了對象的本質屬性,成為攻擊的理由和依據。
在性質上完成了對象的妖魔化後,緊接著的就是對象的臉譜化,使其在外在的形象上符合這種妖魔化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被妖魔化的對象不斷地成為一個醜陋、卑劣、低下、邪惡的固定模式。
在妖魔化和臉譜化之後,緊接著的就是使其標簽化。一旦完成了標簽化,凡是被他們納入陰謀化範圍裏的對象,就可以在他們身上貼上標簽,這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陰謀論是一種邏輯謬誤的綜合征,它將以上分析的各種陰謀論的邏輯謬誤綜合在一起,然後按照自己主觀的意願將自己攻擊的對象予以陰謀化。隻要仔細分析,我們就能在其中現那些如循環論證、“虛假兩難”論、不可證偽、利益論證等邏輯謬誤都被綜合在一起。
如此,我們能從中看到陰謀論的程序:陰謀化——妖魔化——臉譜化——標簽化。一旦完成了這一程序,任何時候現一個新的目標新的靶子,隻要將預製了的標簽一貼,陰謀化的目的也就輕易完成,陰謀論也就輕而易舉地成立。我們可以在無數的陰謀論中現和驗證以上這些模式化了的特征。
四細節決定論——魔鬼與細節
長期以來,人們信奉一個原理:魔鬼隱藏在細節中。
熟悉偵探的讀者們都知道,許多複雜的案件往往是從某些難以覺察的細節中打開缺口的,一個細節往往能決定一個案件的命運,凶手和罪犯總是在細節中露出了它們的馬腳。
“魔鬼隱藏在細節中”這句著名格的出典有好幾處。最為流行的是20世紀世界極其著名的建築師密·凡·德羅總結他成功經驗時的高度概括。他認為,不管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稱之為一件好作品。細節的準確、生動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細節的疏忽會毀壞一個宏偉的規劃。
法國哲學家薩特也曾說過“魔鬼的魅力在於細節”,他的許多劇本和都注重細節的描繪,並使其在整個構思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據說美國總統林肯也曾經強調過這句話:“’魔鬼‘隱藏在細節中,永遠不要忽視任何細節。”(“devils”hiddeails,shouldneveroverlookaails)我們甚至可以在西點軍校的校訓中看到這句格。
其實這句“魔鬼隱藏在細節中”是從“上帝就在細節中”(godisiail)演化而來。它也是天才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曾經敘述過的名。
總而之,無論“魔鬼隱藏在細節中”還是“上帝就在細節中”,我們都能由此可見,細節的重要性是不而喻的。
盡管如此,我們還得注意到一點,任何格都是跛足的,也就是說,它隻能用最少的詞彙來強調一個事物的最大特征。但是任何細節都不能脫離整體,也不能代替整體。一切細節都來自整體,從屬於整體,沒有也不可能存在脫離整體的細節。因此,將細節過於誇大,將細節推到極端,都會走向自己的反麵,進入誤區。陰謀論的這種模式,就是將細節推到險惡的極端。
另外,我們常會被某種錯覺所迷惑,因為,的確在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都是具象,都是一係列具體的細節組成的鏡像。對於一個事件,我們往往隻能在直覺上看到一些細節,沒有人能看到整體和整體背後形成的過程和原因。由這些複雜龐大的綜合因素組成的整體,一般來說,隻有那些專業的研究者和調研者才能從中探索,而一般觀眾和讀者是不可能達到這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