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2.陰謀論與《紅色交響曲》(12)(1 / 1)

戴維斯大使出席了對拉科夫斯基的審判,見麵時給了他一個共濟會禮儀的致敬。

在這同一天,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進軍奧地利。

拉科夫斯基的死刑被取消了,獲得了減刑。有些人認為他用化名度過了他的餘生。

另一個消息來源說他在1941年被槍殺。

與希特勒的秘密談判開始了。其結果是裏賓特洛甫與莫洛托夫簽署了協議。時間在1939年8月,僅在希特勒入侵波蘭之前的一個星期前。對拉科夫斯基的審訊似乎造就了斯大林和光明會之間的協議。

審訊是用法語進行的,時間從午夜直至早上7時。庫思敏命令蘭都斯基醫生將審訊內容翻譯成俄文,一式兩份。內容是如此的令人震驚,蘭都斯基醫生為自己另製了一份複寫。他寫道:“我對自己的勇氣不感到後悔。”(p279)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位西班牙法西斯誌願者在彼得格勒前線的小屋裏,從蘭都斯基的屍體上現了手稿,把它帶回了西班牙,並於1949年以西班牙文《sinfoniaenrojomayo》為題表。

這部《紅色交響曲》的完整文本是由彼得·邁爾斯(petermyers)放到互聯網上公之於眾的。1968年英國出版了這一文本,題為《紅色交響曲:革命的x射線》。震驚世界的《紅色交響曲》陰謀論,就這樣從一次秘密的夜間審訊中悄悄地拉開序幕。

在當前世界上各種五光十色的最為典型、最為流行的“十大頂級陰謀論”中,關於猶太人的陰謀論始終在其中占據的比例最大,出現的頻率最高,產生的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傳播範圍最廣,涉及領域最廣,嚴酷程度最烈,影響程度最深,卷入人數最眾,以至於猶太陰謀論成為世上一切頂級陰謀論中最為頂級的陰謀論。

在一切關於秘密組織操縱世界政府和人類命運的陰謀論中,無論陰謀論者開出什麼樣令人驚奇的名單,無論它們怎樣隨著曆史條件和背景的變化而變化,其實都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一脈相承,都有一條清晰的線索讓我們追溯到它們的總根源——猶太陰謀論,或者說,無論當代的各種陰謀論被貼上什麼標簽,實際上都是猶太陰謀論的延續和變異,在所有這些當代的陰謀論中,我們都能在其中找到猶太陰謀論的陰影。即使像《貨幣戰爭》等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實早在關於猶太人的陰謀論中成型。

作為世上最頂級最頑固的陰謀論,脫離不了那部被稱為反猶主義《聖經》的《錫安長老會議議定書》。它的英文全稱為(theprotoeetingsofthelearnedeldersofzioo。而中文則被簡稱為《議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