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逆境險阻初成長(1 / 3)

第一節:突遇苦痛磨難看盡世間百態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的詩句讀來令人回味無窮,回味的不僅僅是對於苔花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這種精神的震撼。而這本書的主人公李長青,便將苔花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李長青從小生長在燕趙古城保定市,小學、初中和高中在保定市定興縣度過。大學畢業後,李長青被分配到河北省唐山市,從此在唐山市安了家落了戶,了解李長青的人都認為李長青的前半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所謂傳奇,不會如星空風月般扭動轉乾坤,也不會如鬥轉星移哪吒鬧海般震人心魂。

但李長青確確實實是一位有故事的傳奇人物。因為,現年49歲(撰寫本書為2018年)的李長青,古詩雲“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雖年歲逐漸增長,李長青卻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他一生坎坷,輾轉過很多職業,上到做過國家幹部,下到賣過磁帶,還辦過農場,裱過字畫,開過商店,甚至還是一名準心理谘詢師,持有二級國家心理谘詢師證書。

這些職位跨度非常大,幾乎每個職業之間都沒有什麼固然地聯係,“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形容李長青再合適不過了,他輾轉的這些年讓他不斷的提升自我,逐漸穩重成熟。但在李長青看來,這些職業都不符合他的性格和要求,他的性格本身就非常的倔強要強,有如傲然獨自開的梅花;有如不畏嚴寒的勁鬆;有如清正凜然的竹子,所以直到畢業後的第15年,李長青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頒發的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並成為了一名執業律師,仿佛冥冥中注定的一件事。

就好比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有人說佛家有言道:“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方可換來今生一次擦肩而過”這句話往往被世人形容傳世的愛戀,可仿佛來形容李長青與法律職業的關係也恰到好處。李長青後來才發現自己天生與法律職業有緣,法律職業才是李長青的終極職業。之前的一切一切的磨礪,都是為了能夠在法律職業中大展身手,他的手中好像有一把利劍,這把利劍可以直指如今這個社會中最昏暗、最肮髒不堪的現實。這把利劍像是一道能夠劈開重重黑暗的雲層的光,給這個社會帶來光明,讓陽光順著這道劈開的縫隙展露出來,照亮每個角落。

每一位成功律師的身上都有著一些其他律師難以比擬的素質和經曆,比如他們會在遇到危險的事件時臨危不亂,反而會擁有很清晰的思路;比如他們會在受到誘惑時不為心動,反而會擁有很明智的選擇;比如他們在受到困擾時認真思考,反而會擁有很縝密的邏輯。同時他們也會經曆一些其他人不曾經曆的故事,因為他們比其他人更加有閱曆,更加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尤其是維權律師。

任何律師都不是能隨隨便便成功的,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李長青也不例外。2007年,李長青36歲,那年李長青正式踏入法律圈,成為了一名實習律師。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隨便成功,那時候的他年輕幼稚又青澀,雖然輾轉過不同的行業,但是對於法律這個新的領域從未有所涉足,所以他斟酌再三,決定要酣暢淋漓的大幹一場。

15年前的1992年,23歲的李長青從河北經貿大學畢業後,懷踹著夢想,離開了養育他20多年的故鄉,那時候的他如同其他大學生,憑借著一腔孤勇,就有著獨自一人闖蕩江湖的壯誌豪情。李長青初到唐山市人事局報到時,滿心歡喜。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光機有一把巨大的齒輪,碾過過往的歲月,讓我們來不及思考如何去做,隻能記得最初的臉龐與初心。

15年後的他不但辭去了公職,還成為了一名法律職業者,這種勇氣,這種對法律職業孤注一擲的勇氣很讓本書作者折服。李長青他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也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首先從起跑線上就輸給人家。確實我們應該想明白,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出生就含著金鑰匙。他的性格不安分甚至叛逆,跟其他很多青春期時候的孩子一樣。這些因素並沒有阻礙了李長青的發展,然而似乎就是這些使他將法律職業做得風生水起,甚至成為傳奇。成為很多人的楷模與榜樣,他以他自己的力量譜寫了業界經典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