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答應過我的,兩個大船!”
來人又反複確定了幾次之後,便匆匆忙忙地離開了。
曹暉繼續吃飯,但是在對方離開之後,他的手卻停了下來,表情也變得無比微妙:“要對我的報業下手了嗎?倒是很有想法,不,應該說不愧是聖人後裔,這頭腦硬是要得。
若是被你掌控了報業,此後怕是隻能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個的儒家故事了。
這,可不是我想要的!”
坦白來說。
曹暉對於儒、法、道乃至於墨家都沒有什麼壞心思。
儒家真的壞嗎?
不見得。
這是華夏的傳統文化,從基礎上來說,還是有一部分可取之處的。
道家也同樣如此,裏麵的文化太牛叉了,基本都在教人如何使用計謀,堪稱不動則已,一動致人死地。
至於法家,曹暉更加沒有什麼想法。
本身來說,華夏自古以來便是外儒內法兼修道。
這三者本身是沒有多大衝突的。
是的。
華夏自古以來便是外儒內法兼修道。
看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但實際上,還真的就是這樣的。
比如說,皇帝是不是會為了自己的權利不擇手段?甚至於利用各種各樣的陰謀,來鞏固自己的權利?
沒錯。
事實就是如此。
而這種獨攬大權,恰恰就屬於法家的核心要素之一。
皇帝們宣傳過嗎?他們從來都不會宣傳這些的,隻會說自己尊重儒家,根本不會說什麼法家。
主要原因就在於,儒家當中某些糟粕,可以讓人聽話。
這對於統治者來說,便是一種莫大的好處,因此從外表看,每個皇帝,每個統治者似乎都是對儒家很讚賞。
能不讚賞嗎?
儒家修好了,那還怕什麼其他的東西啊?
下麵人不會造反,自己掌控大權,再加上幾個朝堂上會使用“道法”的大臣,整個朝堂可以說是一片平靜。
這誰不喜歡啊?
道家可不是什麼清靜無為,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好似就是這樣的。
但是,隻要看過一點道德經的,基本上都可以看到道家的實質內涵。
那不是教人清靜無為,都是在教人如何使用計謀的,而且還是那種平日裏不動,一動就驚天下的招數。
這些都屬於華夏傳統,曹暉沒有任何意見。
隻不過,他很不想要讓孔融這種人掌控,否則以後報紙就變成了孔家的咽喉,這就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了。
“嗯……”
“那就讓他動動試試吧,反正叔父也快動手了,剛好拿這個來下手也算是名正言順了。”
曹暉嘟囔了一句,便繼續吃飯。
別看眼下曹操好像搬到了鄴城就什麼都不管了。
實際上,他的眼睛一直都在盯著許都。
如果要說的話,大概就是五分的注意力放在了許都,三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北方蠻夷,兩分放在了西北馬家。
什麼?
其他諸侯?
這些他都暫時不準備去看,反正那些人不會造反,而他隻要解決了一些內憂外患,便可將其一舉拿下。
這就是曹操的想法了。
實際上這種想法也很正確,畢竟本身來說,如果擁有了整個北方都無法對南方出手,那也太差勁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