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計開幕(1 / 2)

要說起來,曹操本就是個閻王脾氣,根本就不講道理,別說殺一個孔融了,就算是把孔融那一班人全殺了,他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他,曹操,從來不畏懼殺人,且深深地喜歡這種簡單幹脆的解決方法。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曾經。

曾經他是這麼一個人,而且沒有意外的話,他會一直這般走下去,一生不改。

可是後來,他跟曹暉聊過一次之後,卻忽然覺得不能僅僅隻用殺人來解決。

“律法若是不存,如何能抗衡天下?”

“律法若是不嚴,如何吞並天下?”

“律法若是不足,何以教導手下?”

這三個問題被曹暉提出來之後,曹操深以為然。

之前他那麼發展,是因為手下沒有可用之人,另外還有一點在於,曹昂已經死了。

曹昂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重要到就跟後世大明的朱標一樣。

可以這麼說,如果朱標存在,很多權臣功臣就可以得到避免被老朱屠殺。

同樣的,曹昂也是如此。

他存在,就代表著手下人的永遠也翻不了天。

因為曹昂是跟著曹操一路走來的,早在十多歲的時候,便已經開始征戰四方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個兒子的威望,僅次於他。

這麼一來,也就代表著曹昂可以直接繼承他的位置,誰要是不服,可以直接殺掉,而且不用顧忌後果。

就算他曹昂要殺的人是荀彧這等重臣,後果也沒有多大,甚至跟他相比,也就會混亂那麼一丟丟。

既然事實是這樣的,曹操自然就改變了許多作風。

他不怎麼殺人了。

或者說,他不需要怎麼殺人了。

有些人留給兒子殺,好像還更好一點。

如果隻有一個曹丕,他絕對不會這麼想,因為曹丕雖然聰明,但那都是小聰明。

曹昂看起來好像不聰明,但他卻能得到曹魏全體上下軍隊的統一支持。

這種巨大的差別,足以讓曹操改變風格了。

他也就這麼改變了。

所以他要殺孔融,肯定得需要找一個不錯的借口,如此才能殺,而不是找個人告他一狀,然後隨手舉起屠刀來。

“雖說,他罪無可赦……”

曹操凝視著《聖人報》,臉色難看地要死,“攻擊朝廷,拉攏世家,結交權貴,染指軍隊,影響士子,不論哪一樣,在吾看來都是死罪。

可你,趕上了好時候啊。

我曹孟德,自不會隨便殺人,會給你一個交代的。”

說完之後,他閉上了雙眼,開始思索如何名正言順地誅殺掉孔融,進而把他的名聲也傳播開來。

不過想了很久,曹操都沒有想到一個好的辦法。

世間之事,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更何況殺的還是孔門子弟,影響就更加長遠了,因此他實在是想不出來有什麼好辦法。

“這件事,就交給浩明來做吧,恰好我要去征討烏桓,希望回來之時,你能拿出來一個讓我信服的理由和借口,否則我……”

曹操眼神一厲,淡淡地道:“否則,我就隻能無罪而誅了!”

孔融染指了報業,對於曹操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他太清楚報業有多大的影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