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四姐戀上了一個犯人(1 / 2)

差不多幾年的省吃儉用,四姐總算還清了那個三千元的債務,也讓自己從那沉重的債務中解脫出來,變得輕鬆一些。

四姐覺得自己輕鬆的時候,卻不能輕鬆。這時的四姐,早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令,可是,這些看,四姐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認真去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擺在了麵前。就算四姐不急,家人也急。

四姐隻要回到老家,父母就要問起她的個人問題,哥哥姐姐們見了,更是問個沒完。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四姐終於答應大人,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但四姐也隻是嘴上說說,並沒真的去辦。倒不是四姐不願意把這個事當個事,而是因為條件有限。四姐的工作單位是棉紡廠,棉紡廠基本上就是個女娃子的世界。為數不多的男人,不是幹部就是技術工,而且那些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結了婚有家有室的男人。那百分之一的男性,自然就成了廠裏的搶手貨。

一天十幾個小時的上班,也同樣限製了四姐的自由,剩下不多的時間,四姐必須休息。就算不休息,她也得去做一些早就該做卻一直沒有時間去做的雜事。再說,就算有那麼點時間,也幾乎沒有這個機會,四姐總不能到大街上去找個不認識的人談情說愛吧?

就在四姐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叫張大良的男人闖進了四姐的心中。

這個叫張大良的男人,因為手槍走火,打死了一個人,成了一名犯人,因為他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又因為是手槍走火,無直接殺人本意,就受到了一個監外執行的刑罰。這個監外執行的犯人,同時又是市報的特約記者,雖然他暫時受到了身份的限製,卻還是能夠常常采訪一些新聞,再以筆名的名義得以在市裏的報刊上發表。

這個叫張大良的男人,在受到監外執行的同時,還因此讓家庭關係破裂。夫妻離婚之後,張大良的身邊還帶著一個娃子。

張大良聽說棉紡廠職工找對象難的事後,覺得這是一個新聞題,就帶著他的相機和紙筆,來到棉紡廠進行采訪。

張大良要采訪的,當然是那些年令較大的女性,其中,四姐就是其中之一。

張大良是個善於采訪的老記者,他在一個美好的夏天傍晚,把四姐帶到一個風景美麗的郊區,來到一片草地上,開始了他是專業也是別有用心的采訪。

這時雖然已經有二十多歲的四姐,依然保持著那種浪漫的性格。在她的感覺中,三種人是她最為崇拜的對象。這三種人,一是軍人,二是醫生,三是文化人。

周大良部隊轉業,又是記者,三種人中占有兩個身份,而且,他又長得人長個大,英俊,瀟灑,四姐一見,就有好感。

但那時的四姐,也隻是對張大良有一個好感和尊重感,別無它意。

張大良見了四姐,隻談了幾句話,就覺得四姐是一個知書達理,又善良又有素質的那種女娃子,而且,四姐讀過南一中,文化程度當然也不低。因此,在張大良的心目中,四姐就不是那種鄉下女娃子,而是具備了城裏女孩應有的那些素質。

簡單的采訪和閑聊,不隻是讓四姐獲得了相當的信息量,也讓那張大良得知了四姐還沒有談情說愛的隱私和秘密。

當然,四姐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得知張大良的雙重不幸,既他的手槍走火的事故及家庭的婚姻破裂。

彼此差不多的命運軌跡,很快讓他們的采訪變成了男女之間的交心。

南一中就讀的往事,進一步讓他們勾起了往事的回憶,和人生因為命運的不公而產生的不得意的感慨。

等到談話結束,天氣已經到了夜晚。華燈初上的街麵上,留下了他們並排行走的忘記,也讓他們彼此的心裏,產生了一種期待和激動。

往下的日子,周大良就借采訪的名義,與四姐見麵,與四姐一起度過那下班後的每一個富有詩意的黃昏,也讓四姐對張大良,產生了一種更加深刻的同情和理解。

很快,棉紡廠就傳出了一個人人皆知的新聞,說四姐戀上了那位特約記者,說那位記者雖然是個手槍走火的犯人,卻也是個市裏有重要關係的非平常的角色。

四姐可不是那個願意出賣自己去登高枝的那種人,因此她聽到這些後,心裏很不爽快,但四姐雖然不爽快,卻沒有把自己的不爽快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