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曹白借給他的三百七十五元錢,也帶著妻子四姐和一些簡單的行李和工藝製作的工具,邵俊雄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進了縣城。
先將妻子帶到租住房,進行了一個初步的安排之後,邵俊雄又帶著四姐,來到劇團門前的那個鐵棚裏,讓四姐對鐵棚進行了一個起碼的清掃,他將那些從小鎮上帶來的簡單工具進行了一個初步的擺放,然後,邵俊雄就去找那個玻璃販子,賒了一件玻璃過來。
材料基本到時齊後,邵俊雄就開始動手製作樣品。
鐵棚的另一家,也有賣匾額的,但那都是很小的工藝品的那種,不是自己製作的,是從別處批發過來的。賣那工藝品的,不是別人,正是劇團裏的郭麻子的兒子。郭麻子是劇團裏有名的大狠人,連團長都要讓他三分的。他兒子在這裏開店,顯然是借他的勢力。
更讓邵俊雄沒有想到的是,鐵棚對麵的文化商店裏,也擺著各式各樣的匾額,而且那些匾額,都做得非常精製,並且有大有小,品種齊全。
邵俊雄來的時候,當然沒有進行這個考察,因此當他看到這個情況後,他幾乎有些緊張,甚至有點害怕。如果他在此打不開市場,就有可能會要回到那個三叉鎮,麵臨一些人的嘲笑。
邵俊雄不管不顧地做出一些樣品之後,果然就有人上門問價。邵俊雄報出的價,幾乎要比商店便宜三分之一,甚至要便宜一半。因為便宜,便有人開始找邵俊雄做生意了。
剛開始的生意,肯定不會是很好,一些人甚至隻是來看看熱鬧。每天一兩個匾的銷售,基本上隻能保本。
因為要節約,四姐每天就買幾個土豆,切成絲,或者是切成片,炒出來當菜。有一個每天從這裏路過的老熟人,看到桌上每天都是土豆,就笑著對四姐說,“土豆老板娘!你能不能換一個菜?我連看都看膩了,你們還吃得下去?”
四姐笑著說,“我從小就吃這東西長大的,我喜歡吃,隻是苦了邵俊雄。”
邵俊雄說,“我現在的心思不在吃上,而是考慮如何打開市場。”
那熟人便說,“你們肯定能打開市場!”
“何以見得?”邵俊雄不解地看著那老熟人。
老熟人說,“不憑別的,就憑你們這個吃苦精神,將來也肯定會創一番事業的!那些一開始就講條件的人,反倒不會幹出什麼成績來的!”
邵俊雄感激地看了看那個老熟人,雖然這話隻是一種鼓勵,並沒有什麼科學論斷和依據,卻也讓邵俊雄看到了麵前的一線光明。
帶著對市場的考慮,邵俊雄沒有直接去鐵棚裏,而是去市場上做了一個考察。考察的結果,讓他看到了兩個商機。一是城裏雖然有好幾家店鋪在出售匾額,但那些店鋪都是國營單位,目前處在動蕩不安之中,將來結局如何,很難料定。二是他們的價格普遍都高,有利於他的銷售。此外,工藝中堂目前雖然銷量很小,但卻蘊藏著一個極大的商機,這個商機,當然也隻有走在最前麵的人能夠抓得住。
更讓邵俊雄驚喜的是,就算這些都不行,都打不開市場,他還可以像別的工藝店一樣,做招牌獎品之類的生意。總之,隻要肯努力,就不愁在這縣城裏紮不下根。
邵俊雄當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問題,那就是他的工藝品的製作,還遠不能跟那個批發進來的工藝品比較,品種也不齊全。
找到問題的邵俊雄,就開始加強品種。他發現那些好賣的匾額,或者是從商店裏買來的匾額,大多帶了電子鍾。那種既是匾額又是鍾的匾額,很是受人歡迎,而且價格幾乎要比普通的匾額高上三分之一。
邵俊雄就花錢買了一塊帶鍾的匾額,然後拆開,認真研究了一下,很快就發現這事並不難,便馬上跑到武漢漢正街,進回一些電子鍾,安在那些匾上,果然很快就把顧客吸引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