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釜底抽薪(1 / 2)

書房裏的氣氛有些壓抑。

李義府不難對付,隻是打狗尚且要看主人,何況是動李治的刀?

“我來京時間不長,對於李義府此人不甚了解,你們且說說他的一些事跡?膽敢直接逼死五品大員,這膽子應該不是一朝一夕壯大的,必然有一由少聚多的過程。”

李元璦深知,此刻動李義府,很容易便將劉仁軌給搭進去。

真如此幹,那就太蠢了。

可真要坐視李義府胡作非為,就算將良心道義放下,軍心亦會受到影響。

這也是李元璦這個班子黨派存在的問題。

長孫無忌為什麼忌憚李元璦?

以他現在對廟堂的掌控,真的會怕李元璦這一個後輩?

他不是忌憚李元璦的現在,而是未來!

李元璦一黨的核心人物:劉仁軌、婁師德、裴行儉、上官儀、狄仁傑。

前三者哪一個不是文能入相,武能出將的人中龍鳳?

狄仁傑更是有千古名相之氣,王佐之才,即便最次的上官儀也是上官詩體的創始人,機敏幹練的俊傑。

得他們相助,李元璦統禦百官,協助君王治理天下豈在話下?

李元璦一黨的成員太強,這能力越強,想法就越多,越難掌控。

這世上最禁不起考驗的就是人心。

現在事情已經牽扯到了劉仁軌,不處理妥當,很容易就照成離心離德。

這是很現實的事情,就拿當前情況來說。

如果李元璦選擇放棄劉仁軌,劉仁軌怎麼可能沒有意見?

盡管他是李元璦一手提拔起來的,但而今他已經官居給事中。這可是門下省的要職,具體負責審議封駁詔敕奏章,有異議可直接批改駁還詔敕。百司奏章,得駁正其違失,簡單的說就是皇帝身旁的幾個秘書之一。

再進一步,不是成為地方州府第一把手,就是六部之首的尚書。

到了這個位子,哪裏是說放就放的?

真正能夠做到沒有私心的聖人,中國千年曆史又有幾個?

李元璦並沒有立刻給出決斷,而是望向了婁師德。

婁師德為人低調沉穩,官運不比劉仁軌一帆風順,卻也因穩重老成,步步為營於禦史台中任侍禦史,負責掌糾舉百寮及入合承詔的重任。

他的職位特殊,有監察百官的權力,對於李義府定然有所了解。

哪怕他們揣著明白裝糊塗,內幕一定了解一二。

婁師德道:“李義府出身微賤,僥幸得機遇成東宮屬官。此人機敏幹練,善於投機取巧,洞察人心,深得聖人歡喜,從而入大理寺任職。因出身緣故,得同僚譏諷。李義府憑借過人手段,將所有譏諷他的人逐一拉下馬。因手段過於低劣,受到諸多官員的彈劾。聖人有意維護,非但沒有受到牽累降罪,反而得到了晉升。那些彈劾他的諫官也一個個受他排擠,或是貶罰或是去官。他見人三分笑,不論對誰麵上都和和氣氣,背地裏隻要對他有任何忤逆,都會受到瘋狂報複,京中稱之為笑中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