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國居然要求李興顯去祭奠李興民,順便把李興民遷入皇陵。
李興民到底死在那裏,隻有李興顯知道,他埋在哪裏,也隻有李興顯知道。
當初李興民逼宮,秦岐雖不是直接死在了他的手裏,但他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按理來說,李興民也是罪有應得。
可是孫昭影還惦記著。
從前也有人安慰過李興顯,說孫昭影之所以對李興民好,那是因為李興民是太子,而且也不是她的親生兒子,若是對他不好,難免會叫他心生怨恨。
他們說,孫昭影是希望李興民登基以後,能對李興顯好一點。
李興顯當初是真的信了這些話。
如今看起來,盡是胡言。
一件事不順心,每件事都不順心。
李興顯雖然幼年不被孫昭影所喜,但是他登基以後的日子,也還算順利。
但最近一段時間,他才發現什麼叫步履維艱。
近來由於四方戰役,他在朝中的掌握力度甚至不如剛登基的時候。
他派去追殺文青山的人一直沒有回來,而文青山卻已經趁亂擁護李興民的兒子在西南邊陲稱帝,正聯合了李興民的舊部,準備謀反。
文青山甚至還給那個孩子取名叫李政,與數百年錢的千古大帝同名,野心可見一斑。
如今朝中不少人都在蠢蠢欲動,李興民本來以為何意悅贏了也能加強他在朝中的威懾力,沒想到何意悅居然這麼快就慘敗回來。
如今李興顯能夠指望的,就隻剩孫家了。
可孫家這要求,他若是答應了,就無異於往下咽屎。
“其實臣也是為了皇上著想,皇上想,如今文青山那邊鬧著,無非就是抓著李興民從前死得不明不白這個理由,往皇上身上潑髒水而已,可皇上要是給李興民正名,然後將其遷入皇陵,不就堵住了那些人的嘴?死人的榮辱有什麼好計較的,無非就是做個樣子給朝中那些活人看而已。”
“現在外頭都傳當初其實是皇上您一手策劃,殺了先皇和李興民,所以才坐上了皇位,雖然說清者自清,可皇上您總要為自己的名聲著想,總不能什麼也不做,要不然,臣也沒法子和那些人開口。”
孫慶國說得冠冕堂皇,由不得李興顯不點頭。
而且他擺明了告訴李興顯,如果不同意的話,孫家也不會幫他。
最終,李興顯還是隻能笑盈盈地咽下孫慶國端來的這盤東西。
“多謝舅舅了,舅舅和母後,乃至整個孫家對朕的幫助,朕永誌不忘。”
李興顯咬重了“幫助”兩個字的讀音,聽起來頗有幾分怒氣衝天。
孫慶國卻仿佛毫無察覺一般笑道:“那就最好了。”
如此一來,孫昭影的心願也算達成了。
李興顯給了李興民一場轟轟烈烈的遷墳儀式,一切都按著比從前太子還要高一級的規製。
所謂國喪,也不過如此了,連孫慶國也沒想到李興顯能做到這份上。
不過在孫昭影高興的時候,孫慶國還是提醒了她一句,一定要小心李興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