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是個傳統的農業國,各種作物進過幾千年的選育培養才有了現在的穩定性狀。
可農家在華夏的地位一直不高,發展的很是緩慢,朝廷很少會強力支持他們在農業技術上做出突破,尤其是儒家上位後,百家凋零,農家的地位岌岌可危,要不是朝廷實在離不開他們,可能早讓人滅了。
如今農家得到皇家與雲家的支持,他們急於做出成績,改變自身尷尬的處境,不免有些激進。
他們想要奮發圖強對大唐是好事,但他們下意識地忽略了客觀規律,忘記了農業技術的突破是要有時間沉澱的。
蘇煜的急切雲浩是理解的,可這並不代表會允許他們亂搞。
有些東西是一定要和他們講清楚的,省的出現什麼難以收拾的局麵,到時候再想挽回,所付出的代價會讓人難以接受。
他前世時很痛恨那些無良的穿越,把玉米、土豆和紅薯當成爆人口的神器,凡事敢這麼寫的家夥一定沒有親自種過這幾種作物。
後世畝產達一千五六百斤的玉米是經過專業製種加上科學的用肥配比才實現的,未經選育的原始玉米能畝產過百斤就是老天爺保佑了,即便是經過百年的自然選育,到了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缺乏科學製種技術的華夏,玉米的平均單產也就是不到四百斤。
紅薯的種植增產也不順利,雖然未經選育就有不錯的產量,但是其過多的粗纖維注定人類無法把它當成主食,直到荷蘭人把它帶到亞洲,進過上百年的人工選育才出現了後世那種隻帶有少量粗纖維的、香甜可口的紅薯品種。
土豆就更完蛋了,這東西的原生種和木薯一樣,是有毒性的,經過土著印第安人的上千年種植才逐漸脫毒,而且每隔幾代就要重新進行脫毒選育,但依舊產量低下,到法國人改良育種後才出現高產的品種,之後才得到大麵積種植。
無論什麼東西都是有極限的,雲浩作為一隻工科狗,在沒有確定作物的安全性前,絕對不會進行大麵積的推廣。
……
蘇煜並沒有隨賓客離開,而是住進了雲家的客院,輾轉反側了一夜,始終覺得心裏不踏實,一大早就把雲浩拽到了南海學院的農學實驗田。
“雲小子,老夫都沒有見過良種是什麼樣的,你來給老夫講解一下。”
昨天兩人近乎罵街一樣的談判讓他丟盡了臉皮,對待雲浩當然不會客氣什麼。
雲浩今天就是來和他掰扯育種改良和植株脫毒這些問題的,見他餘怒未消,不想在刺激他,免得再和他吵起來,耽誤自己寶貴的時間。
“您老跟我來,我好好給您說說不把這些良種給您的原因。”
雲浩說著便在前麵帶路,把他領到一塊插滿牌子的實驗田中。
“您看,這是玉米,生長期大概在九十天左右,植株類似蜀黍,大唐的南北方均適合種植。”
田裏的玉米苗已經有一尺多高,雲浩拔起一棵,對蘇煜說道:“您看,它有很多的氣根,而且散步的範圍較大,所以它的植株會比較粗壯,含糖量也比較高,適合飼喂牛羊。”
蘇煜仔細端詳了一會,點點頭道:“玉米的植株的確粗壯,不過,它的果實才重要,玉米果實產量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