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可憐的夏侯珍帶著無盡悲傷,就這麼離開了人世。而被她留在人世間的家人,卻也是悲痛欲絕。
夏侯珍的死訊一出,一向保養很好的夏侯昭覺,一夜間生出了白發,肅親王妃更是哭的不省人事,明宸大長公主,也是肉眼可見的衰老許多。
不提肅親王妃接受不了事實,隻顧在靈堂哭著不讓女兒下葬。夏侯昭覺和明宸大長公主,這兩人都不是簡單的人物,他們雖然同樣沉浸在悲痛中,卻也非常敏感的,察覺到了不對,並且很快進入到了調查。
這倆人無論是手段還是能力,都是很強的。陸南溪雖然很聰明又有手段,但在他們麵前,卻還是不過爾爾。
之前夏侯珍中招,也隻是因為她本性單純,沒有想到有人會這樣喪心病狂。陸南溪哄騙了夏侯珍的信任,害她陷入絕境以至於讓夏侯珍斷了性命。
明宸大長公主一家,現在就如同失去幼崽的狼群,一樣可怕。他們查到可能是陸南溪的原因,才導致了夏侯珍的死亡,當然不會善罷甘休,而且打算狠狠的報複。
本來這倆人雖然傷心,也不打算遷怒別人。但是他們查出這件事中,二皇子也有插手。確切的說陸南溪動手,二皇子替她遮掩收尾,才讓他們開始一直沒有查出來。
比起陸南溪,明宸大長公主更恨的,還是二皇子。明明是二皇子故意,勾的孫女對他動心。後麵他也是主動提親,十分誠懇,家裏才應下了這門婚事。
二皇子之前也絲毫沒有表現過,對這門親事的不滿意,對待夏侯珍也是溫柔有加。
誰知道知人知麵不知心,二皇子不僅另有心愛的女子,還想出種陰損的辦法。解決孫女,毀了孫女。隻為了給他們所謂的“真愛”,騰地方鋪路。
這讓明宸大長公主一家怎麼能甘心?他們恨極了陸南溪和二皇子。他們絕對,不管付出任何代價,都要讓他們這對狗男女付出代價。
隻是他們還是棋差一招,因為德妃也察覺到了,這裏麵的不對。她知道的陸南溪動的手腳,以及二皇子隻在這件事中動的手腳。
德妃也想到了,夏侯昭覺一家知道後,絕對會狠狠地報複。事已至此,中間隔了一條人命,絕對沒有和解的可能性。所以,德妃決定先下手為強。
夏侯昭覺和明宸大長公主,為了不冤枉人,之前是認真地做了一番調查的。也正是因為如此,耽誤了許多時間。他們輸就輸在太正直,沒有德妃那麼心狠不擇手段。
明宸大長公主和夏侯昭覺,都是坦坦蕩蕩的人,他們並沒有打算自己私下報複。而是打算把事情彙報給景明帝,讓景明帝出手懲治罪魁禍首。
景明帝作為君主,不否認有許多私心,但在大是大非麵前,還是很公正的。德妃也知道這點,沒錯在這期間,德妃早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想到景明帝知道後的後果,德妃決定提前動手。德妃派人控製住了,夏侯昭覺的另兩個兒子。
因為孩子在德妃手中,夏侯昭覺雖然恨急了,也不敢輕舉妄動。德妃以兩個孩子為威脅,命令夏侯昭覺出去剿匪。並且收買了夏侯昭覺身邊的官員,在路上,用毒計解決了他。
明宸大長公主,在知道夏侯昭覺的死訊之後,大悲之下也去了。剩下唯一的肅王妃,沒有了主心骨。兒子又留在德妃手裏,隻能被德妃捏在手心。
就算這樣,德妃也沒有放過夏侯昭覺一家。等二皇子登基之後,德妃為了斬草除根,直接把這家人以通敵為由殺了。
這種情節讓妙妙十分隔應,當初看到的時候,她就十分不憤。當初讀到這裏時,妙妙還特意發了長評。給作者。
妙妙如實地寫下,說自己不明白。這樣設計的原因。為什麼為了給男女主角讓路,就要讓一個無辜的女孩,成為墊腳石,並且得到這種結局。為什麼要,這麼簡單就害了一個無辜的家庭。
作者雖然回複了評論,卻說這樣隻是為了設計合理,不然以陸南溪的身份。哪裏能做王妃。作者說她可不是寫瑪麗蘇文的,她的文都是有邏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