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進了宮,馬車停在宮門前。
元氏與她下了馬車後,便是有人引著他們去了皇後的錦樂宮。
今上子嗣單薄,宮妃甚少,但,巍峨的宮殿,仍舊是讓人心生敬畏。
一步一風景,處處透露出價值不菲的氣息。
這次過來迎接人的,竟然是皇後身邊的一個嬤嬤,姓周。
周嬤嬤是皇後當初嫁人時,從娘家帶來的,地位奇高。
今天,竟然主動出來迎接人?
她有點詫異,但母親多年未入宮,故人早已變了樣,周嬤嬤沒說,她也不問。
宋依錦隻好假裝不認識罷了。
進了錦樂宮,周嬤嬤便是退下了。
宋依錦跟著元氏入了場後,倒是安靜了許多。
這半個月來,宋家的一些事兒,讓她們似乎對這對母女,有了許多的興趣。
那天,元氏出門時,不是人人都能看到她,是以,都以為,窩在家中多年的她,必定是個頹敗的模樣。
誰知,白裏透紅的臉,絲毫看不到皺紋,依舊是冷著臉,不易親近。
但一些年老的婦人,瞧見她時,心中頓時一凸,這人,十幾年前長這樣,十幾年後還是這樣。
與她一樣大年紀的人,自詡自己嫁得好,心胸豁達,對夫君的妾室,也是容忍的模樣,自然不會如同元氏鬧得這般難看。
是以,她們私下認為,等再看到元氏時,怕是元氏的容貌大打折扣,再也比不上她們。
這個事兒,是她們盼望的。
年輕時,元氏便是京城中,多家男子爭相追逐的目標,家世好,長得好,為人豁達。
她們雖長得不太差,但,站在元氏跟前,如同牡丹跟小野花的區別。
後來,聽說元氏自暴自棄,她們還偷著樂許久。
誰知,再次見麵時,她們臉上都已滿滿是細紋,而元氏,如同從前一般,歲月在她身上,怕是隻留下了幾分沉靜的氣息。
而站在她身邊的女子,大概便是她的閨女,這氣度,這容貌,比她自己還要出眾許多。
唇紅齒白,明眸皓齒,個頭高挑,金絲銀線繡成的裙衫,陽光下,閃著光芒。
她們看著自己的女兒,又看了一眼元氏的女兒,頓時,玲瓏剔透的她們,不知該如何說了。
與她們預想中的出場方式,有極大的區別。
她們本該是去嘲笑,去假意寬慰元氏的,誰知,她們的話,哪裏說得出口?
嘲笑她,不行,嘲笑她閨女不請教養嬤嬤,禮儀必定學得不好。
門不出,元氏不管家,讓張姨娘管家,宋怡柔的儀態,也不見得多好。
張姨娘的親閨女做得都不好,能讓宋依錦做得好了?
許多人想看笑話來著,可這,一舉一動中,這氣度,這禮儀,足以吊打她們了。
誰敢說話?
宋依錦和元氏對這種出場方式,很是滿意。
做人嘛,囂張一點,才是好的。
來之前,便是知道,這些人存的是什麼心思,自然是少不了爭芳鬥豔。
元氏和她,十幾年來,頭一回出現在這種正式的場合裏,當然是要高調最好。
她勾了勾唇,看著那些目瞪口呆的人兒,心中自然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