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追尋匪蹤(1 / 2)

“大人話語中略帶江北口音而非關外口音,自稱‘聶某’,身穿大清二品武將補服,孔武有力,於是學生就妄加推測,還望大人海涵啊。”胡飛輕輕答到。語氣柔順淡定,頗顯清高脫塵。

“哈哈~~~,好伶俐的小夥子,有見地!沒想到老夫還略有薄名啊~~~”

“大人之名震動朝野,當年追隨李老中堂南征北戰,剿滅長毛撚匪,為國朝‘同治中興’可是出了大力!赫赫戰功早已傳遍朝野,天下百姓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特別是大人請旨援台,殺得法人潰不成軍,此等挽國朝數十年傾頹於一朝的壯舉,舉國上下無有二人啊~~~在下雖一布衣久居山野,但也知曉春秋大義,推崇國士豪傑。豈能不識淮軍名將聶將軍?!”胡飛倒不是刻意溜須拍馬。後世就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的胡飛對清末唯一的名將聶士誠本就崇尚不已,每當想道聶將軍八裏台壯烈殉國就不勝唏噓。而今,心中的偶像生生站在自己麵前還救了自己一命,怎能不激動?若非親曆慘禍後頗感心灰意冷,怕是早就激動地跳起來,請求追隨聶將軍左右了,而非僅僅幾句簡單的讚揚之詞。

“過了,過了”麵對胡飛的盛讚,即使麵對如林刀槍而毫色不改的聶士誠也不由老臉泛紅,趕緊謙讓道。

平日裏也是讚詞如潮其中更是不乏諂媚露骨之詞,然而自己卻由衷的感到厭煩,可今天眼前少年的這番頗為露骨的讚譽,自己竟然感到欣然。

難道就是因為對方那清澈的眼神嗎?是啊,小夥子這番話可是發自真心的,沒有絲毫的做作。這點眼力我聶某人還是有的!

“你先歇著,我會讓人收拾村子裏的一切的,村民的屍骨就不用你操心了。好好調養身子吧!”叮囑完,聶士誠又回首:“朱牧,照顧好這位小哥,我們暫時在村裏歇息兩天。”

一邊的黑臉大漢趕緊應是。

“聶大人,學生母親的後事學生想親自料理,還望大人成全!”聽到少年堅決的話語,走到門口的聶士誠微微一愣,“好吧,令堂大人的後事就有你親自處理。現在調養好身子要緊”。

數天後,身體逐漸恢複的胡飛(趙天寶)在聶士誠的幫助下把換裝後的母親放入上好的楠木棺材中,葬在村外的小土坡上。

填土時,虛弱的胡飛(趙天寶)硬是拒絕了別人的好心,含著淚水獨自一人艱難地掩埋了木棺。望著逐漸被土埋沒的木棺,胡飛暗暗向老人發誓:從近以後這世上再也沒有胡飛此人,隻有已滿二十歲的趙天寶。老趙家的香火不會斷!我也一定會為你複仇的,絕對!

望著虛弱的趙天寶獨自一鍁一鍁地填埋墓坑,虛弱的身軀不時顫抖,心如磐石的聶士誠也不僅輕輕一歎:“真孝子也,如此重情重義之人怎就身逢慘禍呢?!唉,世道不公啊~~~”

站在墓前的趙天寶手裏拿著母親遺留的紅布久久不願離去,忍不住悲從心來。是啊,母親到死都緊緊地抓著為他的婚事準備的紅布不願放手,以至於下葬時隻能剪下一片紅布作為紀念,這般添犢之情則能不讓人悲傷?更何況是重情義的趙天寶呢?!

“大帥救命之恩,學生感激涕零本當銜草以報,追隨左右,以報大人恩情之萬一。然,殺母之仇尚未得報,母親含冤、地下難安。雖學生有意追隨大帥,為大帥牽馬執鞭,效命沙場卻終不能安心離去,還請大人見諒。他日一旦大仇得報,學生疾赴蘆台侍奉大人於左右,誓不背離!還望大人海涵,容學生先手刃仇人以報殺母大仇。”在得知聶士誠有意讓自己投身行伍之後,倍感為難的趙天寶硬著頭皮求道。

“嗬嗬~~~少生啊(趙天寶給自己起的字),令堂之仇理應清結。據已查明施暴者乃是關外巨匪楊得彪,此股馬匪危害多年聲勢頗大,關外諸軍奈之不得,你一個人恐怕不易報仇。老夫不才,也略有薄麵,奉天諸營也頗有舊識。他們還是能給老夫幾分薄麵的,追剿楊匪定能盡力,再者此亦奉天職責所在。”聶士誠極力寬慰道。

“大人活命之恩尚未報答,豈能再次勞煩大人,況且父母大仇不宜借用他人之力,還請大人見諒······”

“你這小子怎能如此狂妄,我家大帥何曾如此應承一個後生晚輩?!你也太不知好歹了吧~~~”一陣憤憤之聲傳來,赫然正是聶帥的親衛隊長—朱牧。

“住口,你知道什麼?!”聶士誠略帶惱怒的嗬斥聲打斷了朱牧與趙天寶之間的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