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寶的猜測沒有錯,俄駐朝公使韋貝真的來了。
“將軍閣下,很榮幸再次見到您。”韋貝對著趙天寶欠了欠身,矜持地說道。
“哈哈~~~趙某也很高興見到公使閣下。”
趙天寶對著獨自趕來的韋貝微微一笑,再次道:“不過,趙某不是將軍隻是大清朝的一個小軍官而已。”
“哈哈~~~將軍說笑了,以將軍的這次戰功,我想貴國朝廷肯定能夠讓晉升您為將軍的。”韋貝滿臉堆笑,手中的文明棍不時地點著地板。
“借將軍吉言,趙某如果真的升級了肯定宴請公使閣下。”趙天寶顯得很是鄭重。
“好,到時候閣下可別忘了多準備些好酒啊,要烈些的~~~”韋貝笑道。
“是啊,喝慣了伏爾加的勇士怎能喝那些隻有娘們才喝的酒呢?放心,大清朝有很多好酒的,絕對夠烈!到時候,公使閣下就可以盡情地品嚐了。”
······
趙天寶曲意逢迎,韋貝積極配合,一時間場麵倒是頗為熱烈,連一邊的幾個翻譯都是滿臉笑意,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真是兩個老友的久別重逢呢。
拖吧,你就拖吧,看你能拖到什麼時候!
想到這裏,趙天寶笑得愈發燦爛了,極力邀請韋貝共進午餐。他可不怕拖延,反正現在主動權在自家手中,怕什麼?!
就在趙天寶和韋貝扯皮推諉、勾心鬥角的時候,北京紫禁城內年輕的光緒皇帝卻是滿臉興奮、激動不已。
作為九五之尊,平時一舉一動都是慎之又慎的光緒皇帝如今卻在養心殿內走來走去,那幾乎輕快敏捷的步子、幾乎跳起的身子,讓幾個待伺的太監心中疑團不斷——萬歲爺今兒個是怎麼了?!一點也不見平時的倦態呀~~~就是剛開始親政那陣兒也沒這般激動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能讓萬歲高興成這樣······
光緒當然不知道身旁太監的疑惑,他現在可是激動的不得了,本來這次他力主對日宣戰心中也是惴惴不安,毫無把握。畢竟國朝已經承平多年,眾軍懈怠、戰力肯定不如以前,再者自從鹹豐皇帝被洋人逼迫狩獵承德以來,大清國運不昌,跟洋人作戰幾乎就是屢戰屢敗,根本就沒有堂堂正正地勝過幾場。雖說倭人不是西洋人可也“開化維新”了幾十年,不能等閑視之呢,前明萬曆一朝可就是被這群倭人折騰得國衰民疲呀!如今漢城大捷,看那些“後黨”之人還有什麼話說。
哼、哼~~~大清平定倭亂於朝鮮,鼎定宗藩體係,揚威域外,借此良機朕挽大清朝數十年傾頹於一朝,再現聖宗武威~~~到時候,這大清就真的掌握在自己手裏啦~~~
腦中諸念紛遝,這位年輕的皇帝再次走到錦炕邊兒,顫抖地雙手又拿起了那份從北洋轉來的關於平壤局勢的電報。
北洋李中堂鈞鑒:
職下蘆台聶總兵士誠麾下新營趙天寶違矩上報。倭人挑釁擅開戰端,大島旅團揮師南下冒犯牙山我軍,遊擊之我部新營趁其後防空虛於六月十四晚(農曆)攻克漢城,救駕韓王、清剿日軍及附屬朝倀。今朝鮮國都已全城光複,孽臣賊子皆已伏誅,韓王請罪之表已在途中。然,職部兵微將寡雖已克敵然自身傷亡甚重,不足以應對近鄰四周之強大日軍,為大清完全計,職下竊以為新營當護送韓王移駐朝鮮舊都平壤,號召全朝百姓群起抗擊倭人。國朝則可派遣大軍由陸路援朝,眾軍集結於平壤應敵,正可以己之長克彼之短,且朝室遷都北上,大利國朝。職部趙天寶叩上。
放下電報,光緒皇帝順手拿起旁邊附送的李鴻章奏折:······聶士誠所部堪稱精銳,素為淮軍之勁旅驍師。聶士誠此人更是勁氣內斂、膽大心細、深得軍心,實為國朝少有之良將。趙天寶年輕有為,乃屬國朝後起之秀,堪稱棟梁之才,蒙恩栽培提攜假以時日必為國朝之屏障,大清得此良將,幸哉!祈陛下褒獎有功之士,以振軍心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