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動蕩(三)(1 / 3)

一點黃豆般大小的燈焰搖曳著橘黃色的昏光,將幾道映在窗紙上的人影拉得老長。幾個身穿白袍藍衫的朝鮮男子席地而坐,凝重的麵色在暗弱的燈光耀襯下顯得愈發陰沉不安。

在座都是閔氏集團幸存的官員,他們或者曾經執掌一軍或者目前任職軍中,總之他們在朝鮮軍隊裏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

李氏王朝已經有二百多年不修武備了,武人的地位自然也就高不到哪兒去,不要說同品文官就是遠低於武官的文官也可以對他們指手畫腳呼來喝去。自從西洋人的勢力伸進東亞後整個遠東局勢複雜起來,而朝鮮引以為靠的大清朝卻國勢日衰,無法給予充足的保護。這種情況下,朝鮮也就在宗主國的幫助下編製訓練了幾支“新型軍隊”,如此以來,武人的身份地位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了 。然而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局麵絕不是短短幾年就能輕易改變的,這些武官跟文官之間的隔閡依舊存在並沒有徹底消除。

雖然不滿文官們平時的“飛揚跋扈”,但是畢竟是同朝為官,份屬同族,看到他們在短短的十幾天內紛紛落馬,這些武官自然也是心有戚戚,甚是不安。特別是趙天寶開始往朝鮮新軍中安插大量“上國顧問”後,這些朝鮮武官更是深深地感到了威脅——畢竟這支在清國的支持下,由袁世凱這個清國人一手包辦,清軍教官親自訓練出來的新軍身上帶有濃重的親華意味,那些當初的“新軍教官”如今的“新軍顧問”在新軍裏可是很有影響力的。

感受到威脅的這些朝鮮新軍武官很自然地就湊到了一塊兒,不是為了密謀驅逐清兵,純粹就是為了找些安慰罷了——他們也是軍人,脫胎於淮軍的朝鮮軍人!讓他們去跟屢敗日軍的清軍作戰,他們還真沒有那個膽子。

對於趙天寶以各種借口清洗各派文官勢力,他們這些壓抑多年的武官係統未嚐沒有感到絲毫地慶幸——文官係統受損後,清軍撤出後,我們不就翻身了嗎?!

還沒有暗喜多久,“厄運”就開始波及他們這些武官了。大院君一係在軍中的人馬早在漢城陷落的時候就被大主君以“勾結倭人”的罪名清理了幹淨,可是那些空出來的軍隊並沒有並入他們這些“光複漢城”的閔黨係統反而被清兵給整頓收編了。如果僅僅是這些他們這些剩餘的“閔黨武官”也就忍了,可是最近他們已經明顯地感覺出趙天寶開始向他們下手了——一天內,四位朝鮮新軍官員被韓王以各種借口下令免職,其中一個軍官僅僅因為自家表弟結識了一個日本商人就被扣上了“陰謀通倭”的罪名。雖然他們這些武官不如文官那般精於算計,但對韓王背後的操縱者,他們還是知道的。

既然沒有奮起抗爭的勇氣,那麼就委曲求全吧,這些日子他們這些原本應當意氣風發的赳赳武官反而處處小心,事事注意。對於這次由政壇元老申正熙發起的秘密集會,他們這些武官也是憂慮再三後才小心翼翼地喬裝而來。

本來他們以為這個老大人頂多就是跟大家商議一下如何互保罷了,哪想到酒過三巡後,這個平日裏甚是圓滑的老大人竟然直接拿出了韓王的“密詔”——出兵勤王,驅逐趙天寶。

沒有料到對方來此一手的眾人自然被這一變故驚在當場,不知所措,一時間場麵竟然冷了下來。

看到眾人都是沉默不語,樸臨熙忍不住站了起來:“各位都是朝鮮的忠勇之輩,難道就任由那個清國人囚禁大主君肆意亂為嗎?!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趙天寶踐踏朝鮮尊嚴而無動於衷麼?!要知道他即將篡奪的不僅是李氏的王朝更是朝鮮人的朝鮮!諸位,難道我們就任由清人騎在我們頭上呼來喝去麼?!各位,隻要我們全力一擊救出大主君,就可以號召全朝義士共同討伐清兵,最終將他們驅逐出去。”

他憋著氣說了半天竟然沒有絲毫停頓,就算話語停了下來,渾身上下也是抑製不住地微微顫抖。

麵對樸臨熙的慷慨激昂,旁邊眾人依舊麵色不改,默然未語。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列位大人對得起大主君麼?”坐在一旁的申正熙幽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