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文人墨客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大多以儒、道、釋三家理論來養身、養心,從生活態度到處世哲學,融審美情趣於個人趣味之中。《菜根譚》一書即是記錄他們的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合集,其內容具有三家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它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著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練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又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又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又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又有雨餘山色、夜靜鍾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菜根譚》一書成書於明代,作者為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洪應明在收集了此前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的真理語錄基礎上,用語錄體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古代文人雅士們細悟慢品而出的人生至理。
《菜根譚》的中心思想在於向世人傳達為人處世的思想,文中的格言小品大多來自於三家真理,主要是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在三家思想的融合之下,作者找到了陶冶世人情操、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磨煉個人意誌的經典觀點。作者之所以取“菜根”為書名,這是蘊含著凡人之本性要經過艱苦磨煉,要從最底層做起,才能有所成就,提升個人的修養和才智之意。幾百年來,《菜根譚》以其對仗工整的語言、耐人尋味的語句以及深入淺出的人生哲理在文人騷客和僧舍道觀之間廣泛流傳,其中的那些揭示人性善惡、教導人們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超脫的道德格言,一直流傳至今,到現在仍為眾多學界、政界、商界等人士所鍾愛。足以見得,書中的格言警句,確實發人深思。
細細品讀《菜根譚》就會發現,不論是出世入世,還是日常自我克製或是超脫世俗等道理,都涉及了古代心學和禪學思想,在心學剛剛興起的朝代,作者糅合了此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仁義原則,將生活哲學和日常的審美情趣融合在了一起,還把超然於世外、浮遊於天地之間的道家無為觀念和儒家的積極入世、愛仁愛之人的觀念相結合,可謂是采儒、釋、道三家觀念之精髓,並將其融會貫通,以此來警醒世人,含義深邃。
本書以《菜根譚》原文為基礎,取其中精華成冊,用更為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每一小段語錄,以春、夏、秋、冬四季輪回轉換來解析其中所蘊含的深意,結合眾多耳熟能詳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具體事例進行詳細說明,以便讀者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菜根譚》中的名句警言,同時能更明確地傳達其中的人生哲學,也讓現代人在忙碌的生活當中細細品味這本傳世的小冊子,了解安身立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