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是長安城的一個文化符號,在曆史長河中,它所記載的悲歡離合的記憶,數不勝數。
“長安風俗,自貞元侈於遊宴。”
遊宴,是唐代長安人常有的一種布餐方式,而曲江遊宴則最為盛集。
“曲水池邊青草岸,春風林下落花杯。”
“歸時不省花間醉,綺陌香車似水流。
人們在曲水之畔縱興流連,吞花臥酒,是一件應時的事情。
由當今玄宗皇帝所舉辦的曲江盛宴,其繁喧和隆重之程度,更是前所未有,宮娥嬪妃、百官群臣各列其位,借著西征吐蕃大捷的當口,玄宗皇帝現在可不管是不是什麼節日,隻要自己心情好就行了,於是趁機在曲江舉行盛會,大宴群臣,犒賞百官。
沒想到的是長安城的阿布分店也接到了來自宮中的請帖,點名要“舞樂天山”的一眾人馬參加。那群整日埋頭於訓練中的年輕人樂的直蹦高,嘻嘻哈哈的說沒想到聖上竟然還記掛著咱們,這得是多大的榮幸啊,等回去一定要給山穀的父老鄉親好好吹噓一番。
其實這是玄宗皇帝最寵愛的楊美人給他吹的枕頭風,說自己今年的誕辰都已經過去了,聖上難道就不想有什麼說法嗎?人家阿布分店還記得為小女子排練一場歌舞進行祝賀呢,而聖上這邊一點動靜都沒有,這明顯是不再喜歡人家了嘛!
楊玉環這麼一鬧,玄宗自然千萬個陪不是,於是第二天便下令要舉行盛大的曲江宴犒賞群臣,當然也把楊美人提起的“舞樂天上”順帶捎帶上了。
看著這幫年輕男女的興奮勁兒,再加上是當今天子所邀,芸娘自然不好壞了大家的興致,而且她以前雖然在長安城呆過很長時間,但實際的活動範圍都很有限,即使像曲江這樣的遊玩盛地,她也從未去過。
因此她的內心裏也是願意前去見識一下的,最後答應和大家一起前去,稍顯遺憾的是如果身邊有阿布陪著那就好了。
而這可把李正齊給著急壞了,於是外麵有人對女先生有惡意這件事,他仍然掩著沒有說出來,當然他就沒有什麼好的理由來阻止芸娘的外出,他不能上來就說先生呐,你可不能出去,外麵一大幫不知道躲在哪裏的壞人正準備對你加以迫害呢。
最後他隻能把隨行保護芸娘的兩個年輕人給找了過來,鄭重對他們道:“你們今天前去的曲江池,人流密集,魚龍混雜,因此你們保護先生的擔子會更重,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們都要緊緊跟在先生周圍,保護好先生的安全。
另外不管你們想什麼辦法,都要讓先生把那支手槍帶上,那是阿布先生親自為女先生定做的,萬一發生了什麼意外,也好有個應急之策。”
負責芸娘保衛職責的兩個年輕人見李正齊說的嚴肅,也鄭重的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曲江宴正日這天,由於李正齊和李師倩夫婦沒有受到邀請,再加上店內生意繁多,無法抽身,隻能拱手行禮,祝福先生一行順利。
一幫妙齡女子加一夥精壯小夥兒興致勃勃的打馬上車,浩浩蕩蕩的從阿布分店出發,向著曲江畔頭行進。
有些性子活潑的小姑娘們說什麼也不願意坐車了,紛紛去芸娘麵前賣萌裝可憐,非要學著那些小夥子一般騎馬前去。
芸娘自然知道這些年輕女孩子在山穀都是學習過馬術的,騎馬的技能自然不在話下,最後被她們纏得沒法,也隻得由著她們去。
這下子乘坐馬車的人就少了很多,芸娘自己一輛車,其他女孩子乘坐一輛車。
芸娘她們乘坐的車廂仍是由阿布親自為他們設計的,下麵加裝了很多的彈簧,借以減震,車廂也設計得比普通的牛車要寬上一些。
年輕少女們或是騎著高頭大馬,神奇地東張西望,或是擠著從車廂兩側的窗口探著頭,四下張望,嘰嘰喳喳地討論著長安城的宏偉與繁華。
他們這一行活力四射的年輕人,自然也受到了兩邊路人的注目觀望和私下小聲的議論,猜測著這又是哪一大戶人家或權貴的出行。
而在這來往如織的人流中,一雙陰沉且決絕的眼正狠狠地盯著他們,盯著中間那個裝飾不算華麗但行進平穩的車廂。
此時的曲江池畔,早已是萬人雲集、車馬紛紛,花鮮柳碧,香氣彌漫。
“三春車馬客,一代繁華地”,雖然此時不是三春節日,但既然聖上下詔舉行宴會,聞訊的人們仍是瘋狂的往這邊聚集。
畢竟大唐這個時代,能讓老百姓狂歡的時間不是很多,誠如後來的白居易所描繪的曲江行樂詩:“當春不歡樂,臨老徒驚誤。故作詠懷詩,題於曲江路”,把酒言歡、及時行樂方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