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宮裏十分忙亂。孫貴妃覺得有些疲倦有些煩。
清明節的時候,皇帝帶著一堆兒孫浩浩蕩蕩地去了中都的大明皇陵拜祭。不過十數日,結果朱元璋回來就病倒了。
象是在皇陵上受了風寒,太醫們輪流看視,意見卻不大統一,最後采納了太醫院資格最老的黃太醫的方子,吃了大半個月下去,時好時壞。
皇太孫妃馬淑儀又生了個兒子,取名文圭,月子中不能進宮,李才人便受命代表東宮天天陪在皇帝的病榻旁。孫貴妃,郭惠妃本也經常來看,朱元璋卻不喜妃子來,隻要李才人和寧國公主。孫貴妃便約束各宮妃嬪少去乾清宮,又和寧國公主商量,請她和李才人輪番守候。
這樣又過了大半個月,到了五月,皇帝的病卻益來益重,竟是連床榻也下不了,每日隻躺在乾清宮塌上。常常昏睡著不醒,人一日比一日瘦削幹枯。
孫貴妃看看情況不大好,皇帝到底是七十一歲的老人了,便和朱允炆商量,除了宮裏的女眷即寧國公主孫貴妃和李才人常侍奉榻前,每天並要有幾個大臣守著。於是趁朱元璋好的時候問了問,梅駙馬,齊泰,長興侯,魏國公,曹國公,黃子澄,這幾個皇帝信賴的大臣,輪流看視,和朱允炆一樣下了早朝就來乾清宮到晚上才走。孫貴妃再問是否想見別人,朱元璋卻搖搖頭不說話。
天還沒有完全亮,乾清宮裏暗沉沉的,因為怕皇帝再受涼,所有的門窗都緊閉著,榻上的簾帳也一直都垂著。幾個宮女和太監站在簾帳周圍昏昏欲睡。
蓮花坐在榻前的小凳子上,努力睜著眼睛。
這樣日夜守護已經一個半月了,每天隻能晚上回去歇一小會兒,早上和朱允炆上朝時一起過來。白天連眼睛都不能眨,在朱元璋睡著的時候要時刻關注,在他醒來的時候要隨時侍奉。
朱元璋這時已懶怠說話,手勢眼神示意的時候多,蓮花王直兩個和皇帝甚有默契,看到便知何意;孫貴妃甚至寧國公主也往往弄錯總要再問皇帝。一來二去,就變成了蓮花每日侍奉病榻前,實在是疲累之極。但蓮花堅持著還是每天一早過來,反而寧國公主隻是隔三差五地才來看一會兒。
弘遠和慧忍都來過,兩位高僧坐在塌前念經的時候,感覺朱元璋平靜些。朱元璋一生殺戮甚重,到此時年老體衰,疾病纏身,心裏懼怕大概也是有的。更因擅迎佛骨舍利遭天譴一事對佛陀敬畏,懊悔不已。
弘遠悄悄地和孫貴妃說,別是在皇陵裏碰見什麼了,建議做做法事。孫貴妃一聽覺得有道理,便請了弘遠帶著靈穀寺的僧人在奉先殿裏做法事,慧忍作為國師,也便陪在一旁,每天一早進宮,午後法事結束了才回天禧寺。
蓮花看著朱元璋,皇帝正在昏睡,麵容和雙手都瘦削見骨,眼眶沈陷。睡夢中呼吸依舊沉重,眼睛卻是半睜半閉,顯然睡得極不安穩。蓮花默誦地藏經經文,不敢閉眼,仍然注視著皇帝。
這時腳步聲輕響,蓮花抬起頭,卻見王直進來了。蓮花微笑著無聲地打了個招呼:“伴伴早”。
王直待蓮花一直甚是客氣,先是見皇帝喜歡她,後來見她不辭辛苦每日陪在朱元璋榻前,也有些感動。當下笑著輕聲道:“李才人辛苦了,奉先殿裏在做法事,弘遠和慧忍在。我過去一下,有什麼事派人叫我就好”。說著又囑咐屋裏四個角站著的小太監:“你們侍候好聖上,聽李才人吩咐”說著匆匆出去了。
蓮花繼續默默誦經,一邊注視著皇帝。
小太監送來了今早的湯藥,蓮花接過,取過藥碗邊上的小盅自己倒了半盅先試喝了,蓋好蓋子放在了塌邊幾上。摸了摸藥碗還有些燙,估計朱元璋一會兒醒了正好喝。
望著皇帝瘦削的麵龐,蓮花有些心酸。雖然隻有幾個月,蓮花已經把朱元璋當作了親祖父,而朱元璋待這個孫媳婦也是真好。蓮花回想這幾個月陪伴聖駕的時光,真希望皇帝趕緊好起來。
忽然,一個小太監奔到門口,隔簾叫了聲:“李才人!國師在奉先殿忽然不動了,說是坐化了!”叫完就又匆匆往別處奔去。
蓮花騰地一下子站了起來,看看朱元璋正睡著,猶豫了下,和四角的小太監吩咐道:“你們看好聖上。”見四人點頭,就急往奉先殿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