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鳴冤驚朝堂(1 / 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建文元年的新年,不知不覺地來到了。

朱允炆登基半載,做了很多事。先是改革法製,寬刑省獄,放了不少人;又減少賦稅,特別是土地稅,十二月時下詔“賜明歲天下田租之半”;之後蘇州吳江兩府的不平重稅也予以解除;更規定軍衛裏的獨子可以回家等等。比起太祖時的嚴政,這位新帝溫和寬厚,得到了百姓的由衷愛戴。又正逢風調雨順,無天災無戰禍,這大半年大明帝國真正是太平盛世。

朱允炆祭完太廟和社稷廟,拜了孝陵和東陵,頗有些誌得意滿,由衷感激上蒼的眷顧,祖先的蔭佑。

除了蓮花。她在天禧寺裏雖然衣食不缺,可是聖感塔裏陰冷潮濕,冬日益加寒冷。

蓮花抵不住塔裏寒氣,眼睜睜看著一日日消瘦。

蓮花的身體本來柔弱,一年多來千裏奔波,勞累驚嚇,更加傷了身子。朱允炆記得成親後的那段日子,她總是手腳冰涼,要在自己懷裏焐很久才暖起來。早上上朝時擔心她一個人睡冷,備了湯婆子自己離開時塞好。她在半夢半醒之時,常會嘟喃著,雙臂掛著自己撒嬌不讓走。。那個時候,多麼幸福。

朱允炆坐在龍輦裏,想著蓮花,又是甜蜜,又是心酸。

聖感塔裏如此寒冷,她能挺得過三年斬衰喪嗎?自上次誦經,太後對蓮花的觀感似乎好了些,然而朱允炆猶豫了幾次,還是沒有提接她回宮的事情。畢竟,是宮規是太祖遺命。可是,可是就由著她在裏麵挨凍?

思緒紛亂間,龍輦已至禦道,就快到午門。

耳邊隱隱傳來嘶喊聲,侍衛的嗬斥聲。朱允炆凝視細聽,確定是有人在吵鬧,正要吩咐輦旁的張元亨去看,就聽見一聲巨響,鼓聲震蕩天際,隨後是一個破裂的聲嘶力竭的呐喊:“冤啊!”

朱允炆不由一震。這午門外的“鳴冤鼓”乃太祖所設,是為了普通百姓能擊鼓告禦狀(如此戲劇化,朱元璋大概也是看戲看來的)。但自設立至今,三十年,這是第一次被擊響。一來洪武年間的官吏管理確實嚴格,整肅運動不斷,二來百姓申冤途徑開放,找當地官員或巡查禦史並不難。

究竟什麼人,什麼事,竟要告到京師,告到皇帝麵前?

張元亨不待朱允炆吩咐,已經匆匆奔了過去。龍輦繼續往前,到了午門外。朱允炆吩咐停下,隔窗望去,張元亨正在和一個男子問話。雖隔得老遠,也看得出那個男子在寒風中凍得簌簌發抖。

張元亨見龍輦停下,急忙跑到輦前稟告:“陛下,是來告禦狀的。大同府的,告代王”。

朱允炆皺了皺眉:“帶到省躬殿。叫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一起”見張元亨答應著要走,又吩咐道:“先給他找件棉衣”。

****************

省躬殿裏,朱允炆高居上首,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三人側坐在下方,一齊看著大明曆史上第一個擊響了“鳴冤鼓”的人。

衣衫襤褸,精瘦幹癟,麵容愁苦,額上一道道皺紋似刀刻的一樣深,看不出多大年紀,五十應該有,六十也說不定;跪在地上,籠著張元亨剛給的一件棉衣,兩隻手粗糙開裂青筋暴起還有一個個膿瘡。

四人見了,又是憐憫又是憤怒。枉自整日矜詡太平盛世,竟有這樣窮苦的百姓!

方孝孺第一個忍不住:“你姓甚名誰?為何擊鼓?”

黃子澄見男子有些發抖,安慰道:“不要怕,盡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