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不予立案(1 / 2)

“被抹掉了名字,這樣一來,也就遠離了公眾視線。”

“是的,現代人們對數字和網絡技術越來越依賴,出行全靠導航和自動駕駛,把它從各大商業地圖和自動導航係統中抹除,便沒幾個人會注意到它的存在了。”

“然後呢,我猜,你還有更勁爆的發現吧?”

“嗯。”千手蝶從衛青雲懷裏起來,拿過桌上的手機,又趕緊鑽了回去,在手機中打開了一份文件,指給衛青雲看。

“是一位漁民無意間撈上來的。”

手機裏是一些照片。看畫麵背景,確實是在一條不大的漁船上。

第一張照片,拍下了船的全貌,船上的許可證號等信息,還有甲板上一個特大號的黑色垃圾袋,裏麵裝滿了東西,因為角度問題,看不到袋子裏是什麼。

第二張照片是俯拍的,展示的正是垃圾袋裏的情況。袋子裏是死嬰,滿滿一袋子都是死嬰,混亂交錯的塞在裏麵。

全是剛出生的孩子,身上還帶著血漬和未打結兒的臍帶。

剩下的照片,有一張是全部死嬰的集體照——一共13名死嬰,其餘的是各個死嬰的單獨特寫照。

另外還有兩個文件夾。

一個文件裏,是發現者的照片和一份簡報。

時間是2031年10月13日。

老漁民叫木戶三郎,當時年紀54歲,是追著魚群,來到豆島附近的,無意間撈起了那個垃圾袋,發現裏邊裝的都是死嬰後,第一時間就報了警。

警方很快就排除了木戶三郎的作案嫌疑。

木戶三郎仍然活著,但對當年那件死嬰案,已經記不起什麼了。

真正有幫助的,是一名叫大友的老警員。

第三個文件裏,就是大友的照片,和他個人的一些資料。

當時,千手蝶翻找了豆島所在轄區警務所近十年來的警員情況,認為大友這個人,是個值得挖掘的家夥。

檔案顯示,他行事不羈顛三倒四的,經常忤逆上司,對一些同事也很不客氣,但在民眾中卻有極好的人緣。是個很有民望的人。

當然,這種民望對晉升而言,並無什麼特別的幫助,反倒可以給那些不喜歡他的上司充分的理由,讓他一直奮鬥在一線。

他已經退休,住在養老院裏。

找到他很順利,不過,一開始這個大友對千手蝶戒心很重,裝出一副老年癡呆的樣子,什麼都不肯說。

不得已,千手蝶隻好自報家門,亮出自己的真實身份。

千手蝶在警界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除了那些令人難辨真假的花邊新聞,還被稱為“少有的,沒有被金錢和權力腐蝕的人。”

“想知道什麼?”大友終於開口。

“豆島,我看那邊的路,好像被人特別挖過,原本應該很寬的。”

“嗯,原本那一帶是作為旅遊區開發的,環島公路修的又寬闊,又漂亮,後來一些富人相中那裏,不斷建起莊園豪宅,他們就想方設法,把那個地方收入私囊,不讓外部的車輛人員進入。”

“還有呢?我看過你的資料,你是本地人,在那裏當差三十幾年,應該對那一帶很熟了吧。”

“你想知道什麼,為什麼不直接說呢?”

“坦白講,我隻是覺得那裏氣氛不大對勁兒,有一種說不出的古怪和壓抑。”千手蝶沒有貿然提起那個女人的事。

“嗬嗬,身為刑偵人員的職業敏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