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遇事不懂,孫子來弄(1 / 2)

歌曲《赤伶》下推薦時的銷售額,除了蘇晨自己關注,還有部分人也挺在意的。

魔都,築夢總部。

在蘇晨新歌下推薦的瞬間,張明就特意去統計了一下。

畢竟吳總編打過招呼,蘇晨五首歌,平均30萬銷售額,就能簽大神約。

看到歌曲的銷售額剛好在三十萬,張明的情緒有點複雜。

一方麵,他為蘇晨的創新沒有失敗而慶幸。

另一方麵,也為蘇晨這個愛折騰的家夥擔憂。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一直創新,是很容易翻車的。

真不心翻車,某首歌銷量大減的話,大神約就難了。

隻是,為了不去幹擾蘇晨的創作和發展方向,還有公平起見,張明暫時也沒打算去提醒蘇晨有大神約的事。

同時,他對蘇晨的下首歌,也更期待了。

……

愛論壇。

蘇晨的歌一下推薦,就影熱心”的音樂人統計了歌曲的銷售額,發到了論壇上探討。

有人一副果然如茨話語:“我就知道,這首歌的銷售額和他上首的會差很大。

現在看來,確實是這樣了,這才是他的正常水平。”

看到入行不久的蘇晨一路青雲直上,羨慕嫉妒恨的人自然很多,不管是新人還是老人。

新歌的銷售額,在他們看來,就像蘇晨狂奔中突然跌了一跤,難免有人會有點幸災樂禍:“你們,蘇晨《千裏之外》後的歌曲,會不會一直走下坡路呢?”

雖然大多數人看到蘇晨的發展,心裏都很不是滋味。

不過也有不少沒被嫉妒衝昏頭腦的音樂人,就是論事地分析了起來。

“我感覺不會。他這首新歌,和之前的歌曲種類完全都不一樣,純粹是一種試水和創新。

蘇晨這麼有才又高產的人,肯定不是傻子,如果感覺到路線有問題,沒什麼進展的話,應該還會繼續創作《千裏之外》那類型的歌了。

即便後續作品都達不到《千裏之外》的高度,也會在某個位置穩定下來的,一直下坡很難。”

“同意樓上的觀點。看蘇晨的表現,至少一輩子靠音樂吃飯沒問題了。

咱們這群撲街,還是想辦法提升自己,在這個行業立足下去吧……”

“同意樓上+1。”

……

蘇晨在練習《精忠報國》這幾,《赤伶》在圈外也不是毫無影響。

在鬥音上,就有了好幾個以這首歌當背景,播放量也不少的視頻。

當然,點擊量和轉發數最高的,還是蕭娜製作的那個了。

畢竟她參與了唱歌和拍攝MV,算是這首歌的正主。

在她粉絲的觀看和轉發下,蕭娜製作的視頻,也有了十幾萬的點擊率。

歌曲既為蕭娜吸了一波粉,也給蘇晨帶來了2萬多的銷售額。

……

華國省內陸,某個鎮的某個區裏。

由於內陸相對沿海發展稍微滯後,大多數地方的娛樂方式,也沒沿海的那麼多樣化。

這些地方的大多數老人,娛樂項目基本就打牌,下棋,看電視了。

打牌下棋什麼的,都需要人互動。看電視是最自由的,也是大多數老人打發時間最常用的方式了。

趙老頭對戲曲挺感興趣的,在家裏沒什麼事的時候,就喜歡看CTV11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