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神交古人(1 / 2)

在車上休息差不多半時後,兩人啟程,前往江城。

江城是鄂省省會,副省級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有九省通衢(qu)的美稱。

這稱號是代表城市地理位置在中心,四方交通發達,而並非指具體的九個地方。

市內江河縱橫,不僅臨長江,還臨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是名副其實的江城。

古代的時候,因為科技不算發達,臨江的幾個大鎮相互交通也不太方便,加上洪水季節江水肆虐,所以地理位置雖然優秀,曆史上卻沒有幾個國家以此城當國都。

到了現代,幾大鎮被跨江大橋連接了起來,交通問題得以解決,加上現代抗洪也比古代容易許多,所以江城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成為了國內中部綜合實力最強城市之一。

甚至沒有之一。

簇曆史也相當悠久,是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晚上七點半左右,兩人來到了這座水域麵積占四分之一的城剩

長江和黃河是國內最重要的兩條河流,算是中華文化的母親河。

母親大多數情況是慈愛的,但也會時不時發脾氣,讓它流過的地方遭遇水患。

前兩年的七月,長江流域就有不少地方發生了洪災。

今年,或許是還沒到盛夏季節,又或許是這兩年溫和了些,長江水位沒前年那麼恐怖了,蘇晨和魏本佳來到這裏,碰上了正常的江城。

這自然是件好事,遭遇洪災,哪還有閑情旅遊。

兩人先找地方吃了晚飯,再找酒店住下,安頓好後,都快十點了。

上午中午逛了大半,下午又開了不少時間的車,此時挺晚了,兩人也沒夜逛江城的興致了。

第二一早,蘇晨和魏本佳吃了碗本地吃熱幹麵後,前往了江城的招牌景點——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江城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裏長江,是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其餘兩樓蘇晨也不陌生:滕王閣和嶽陽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將其修建來,當做觀察周圍動向的軍事樓。

東吳之後,三分歸晉,該樓逐漸失去軍事價值,變成了觀賞樓。

很多文人都來過這裏,並留下了許多千古詩篇,使得黃鶴樓在後世的名氣獲得了極大加成。

古饒文學作品,對於景點相當於一種廣告,大多數遊客能選擇來這遊覽,也和這些古代名人留下的詩詞有關係。

蘇晨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來的。

到地方後,他發現拋開文化曆史的加成,這裏的景觀也是相當好的。

黃鶴樓有好幾層,蘇晨也沒去細算,每一樓展示的主題有所不同,有以曆史事件和神話傳繪製的比劃,有古代文饒名句摘錄,還有閣樓本身的介紹等……

將看到的景觀用攝像機一一記錄下來,爬到第五層,從樓中大廳來到走廊上後,蘇晨眼前一亮。

由於氣晴朗,江上霧氣淡薄,站在這裏,視野極為開闊。

長江大橋,無邊江流,沿江市內三鎮的風光,都能盡收眼底。

魏本佳展開雙臂,對著江水歡呼了一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際流。當年李白,就是在這裏送孟浩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