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七章 支持革命(2 / 3)

雖說德國人在科學、工業方麵有其優勢,但在經濟方麵的確有所不足,先前從山西商幫和孔祥熙那邊借了不少這方麵的人材,但這些從沒離開過中國看過世界的人還是缺乏足夠的宏觀經濟眼光,所以眼前的宋子文便成了衛休首要拉攏的人選之一,但就這樣直接開口似乎缺乏說服力,想到此處,便有了打算。

“各位”看準了空檔,衛休發話道:“若說建設方麵,同文不敢說是世界第一,但在中國絕對是最先進的,所以我想邀請大家到同文走一趟,當做未來廣東發展的樣版如何?”

“半年了……”雖然已經進入秋季,但汗珠還是大顆大顆地從朱壽堂的額頭流下,就連眼鏡也起了霧氣,但趴在戰壕用望遠鏡觀察的他卻一動也不動,將全部的注意力全放在對麵的協約國聯軍陣地上。

先以軍官候補生的身份進入德軍山地部隊服役,後又在慕尼克軍官學校接受參謀教育同時培養職業素養和真正的軍人風範,其間親身參與了十數場人數從幾百到上萬人的戰鬥,雖然隻是隨軍見習參謀,但是在戰鬥中倒是提出不少好建議,同時還主動提出要到第一線觀摩,讓這些德國軍人不由地另眼相看。

不過離學成歸國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但這半年多來所得到的經驗是寶貴的,和國內的混戰相比,不管在任何方麵,歐洲戰場才是真正體會何為現代化的戰爭,對此朱壽堂相當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這也成為他日後被衛休所器重的原因。

“報告!”返回臨時指揮所的朱壽堂朝著戰地指揮官先是一個挺胸禮,然後用不太熟練的德文回報剛剛觀察的情況,同時提出自己的建議,因為正值西班牙流感的高峰期,最近這兩周,協約國這隻發動幾次小規模的試探攻擊,不過協約國同樣在累積實力準備決戰的關係,所以掩護的炮擊並不激烈,所以聯軍還沒衝過鐵絲網就被打的頭破血流,倉皇撤退,不過考慮到這可能是一種麻痹戰術,所以處於防守狀態的德軍絲毫不敢大意。

好不容易得到一點休息時間的朱壽堂從水壺倒了些水把毛巾打濕,隨便在臉、脖子、身上抹了抹,權充洗了個戰鬥澡,然後半靠在行軍床上,拿出日記本便寫了起來。

一九一八年九月十八日,天氣晴朗無雲

我到德國的時間是一九一八年的三月,在離開前,校長把我叫了過去並問我有何感想,我半開玩笑地回答:“校長,我知道我應該去德國,隻是還是有點擔心家裏的媳婦會不會偷漢子!”校長對我的回答也是哭笑不得,但讓他能夠得到一點精神上的調劑,恐怕全軍校也隻有我能夠做得到了。

德國的軍事製度中,入伍教育與軍官教育是銜接的,入伍教育的課程是從單兵動作到班、排的小組戰術訓練,屬於戰鬥層次,在入伍時,軍官候補生除了日常訓練之外,還要再加強排、班的小戰術,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到了軍官學校之後,便要進一步接受營、連戰術的教育,入伍訓練時,從戰鬥到勤務都要加以學習,要了解所有的武器及裝備,還要學習行政事務。

德軍的入伍訓練中,有一點是要特別加以重視以及強調的,他們的訓練都是以班為單位完成的,讓士兵從一開始就有集體概念,培養自己是集體一員的習慣,換句話說,就是訓練士兵如何進行協同作戰。

打個比方,當軍隊接近交戰區,在敵人火力威脅下,一個班隻準一個兵前進,其他都是火力掩護,先到了人掩護後麵跟上的推進,不過在狀況許可之下,可以有兩人一起行動,但是人數不能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