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蔣中正,此人應該是衛休認識的所有名人中,最熟悉一個,因為衛休長大的孤兒院旁邊就是榮民之家,因為他們大多是沒有後代的孤家寡人,所以相當喜歡小孩,而衛休就常和其他小朋友跑去那邊和老伯伯們撒嬌,其實是想讓他們買零食給自己吃,不過交換的條件通常是聽那些老兵回想當年說往事。
想當然爾,衛休對蔣中正的生平了解頗多,不過大多是抗日以後的事跡,對他年輕時的一切就是一片空白了。
此時的蔣中正剛滿三十一歲,如果沒人介紹,很難把眼前這個有著西裝頭,相當英俊、帥氣的男子和後世教室後麵那張照片裏的人聯想在一起(年輕時的蔣中正頗為英俊、有型,不相信可以去孤狗大神那邊找),不過總覺得有種隔閡感,也許是後世對他的評價相當兩極因此影響到了自己,不過還是對他多看了兩眼,盡管沒了那種見到大人物就想上去合照、燒黃紙的衝動,反倒是能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對待這個在中國曆史上永遠留下濃重的一筆的人物。
“衛先生”此時汪精衛發話道:“孫先生對貴集團的發展相當欣賞,也一直稱讚衛先生是一個真正的愛國商人,作為一個在海外長大的人能夠在富貴之後不忘國家艱難,願意出錢出力幫助國民政府興建實業,這是多麼偉大的人格呀!孫先生希望衛先生再接再厲,繼續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財富投入到國家革命大業……”
雖然衛休自認也是個虛偽的人,但汪精衛把自己說成一個立誌將多災多難的國家民族從困苦的深淵中拉出來,簡直就像救苦救難的菩薩一般,登時讓他雞皮疙瘩掉了滿地。
一陣歌功頌德之後,汪精衛開始話中帶話地希望衛休能夠毫無要求的襄助革命事業,尤其在列強侵略、軍閥橫行的年代,專門支持看起來既沒有地盤也沒有實力的革命黨,同時暗示衛休,若是他肯冒著風險來支持革命,那將來的回報也會是巨大的。
不過後世的影響實在太重,衛休不可避免地抱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對於汪某人的話,格外地謹慎小心,打定主意絕對不要和此人搭上任何關係,生怕一句話沒說好,將來把自己和汪某人放在了一起,到了那時候,衛休可真就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不過說來說去,衛休並不是那麼好心也沒有那種高尚的覺悟想幫他們,所以要說服自己哭著喊著非得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白送給他們當經費,而且不要都不行,這種事打死也不做!
看到衛休不為所動,汪某人更是不肯放棄,不斷地在旁邊添油加醋煽風點火,說到最後幾乎將衛休視為崇拜革命黨和孫先生的粉絲的地步,這分明就想把衛休和他們的核心利益綁在一起,以後衛休的億萬家產就要慷慨大方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偉大的革命事業,最好是衛休能夠加入該黨,那麼眼下幾大巨頭都在,衛休完全可以作為孫先生的忠誠信徒加入組織,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不過這架勢可把衛休嚇得不輕,要是換作他剛來到這個時代的那會兒,說不定腦袋一暈還有可能上了他們的套子,但這幾年下來,衛休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生活邏輯,再加上後世不少學長、學姐回到孤兒院發展‘傳銷’的話術上當過,所以這些忽悠人的台詞根本影響不了他,再者,現在的國民黨和後世那些隻會打嘴砲的政客讓衛休也對這個黨派沒啥好印象,搞來搞去真正能為老百姓做事的一個也沒有,隻會想辦法拉抬自己的名聲為連任打算!
但是麵子總還是要做給人家,所以衛休委婉的表示,自己隻不過是個什麼都不懂,頂多有些小聰明的普通人,所能夠做的也隻有這些,不過革命這檔事兒,就交給他們這些賢才們去操勞奔波,衛休自認自己作為一個為革命搖旗呐喊的人就已經夠滿足了,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加入影響到這偉大且純潔的革命事業。
汪某人沒想到自己居然無法說動衛休,而孫中山也不可能強求衛休做出什麼承諾,所以就這麼稀哩糊塗地混了過去,不過汪某人也對衛休算是有了別的看法,在他回到了上海,人前人後不止一次的說,衛休是個滑頭,是個立場不堅定的人,是個騎牆派,等等等等,總而言之,衛休沒有將自己的財產和聰明才智奉獻出來為他所用,這是非常非常不對的一件事情,太沒有覺悟了!
雖然後世的曆史幾乎把孫中山給神化了,不過真正相處之後,衛休發現孫中山並不是如書本中所介紹的那麼偉大,很多時候從他的表現可以說他是一個夢想家,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為了轉移話題,衛休對著正在喝茶的孫中山表示,看他的麵色不是太好,是不是身體有什麼痼疾?在為國為民操勞的同時,也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畢竟現在是革命發展的關鍵時刻,他的身體健康與否至關重要。
對於這一點,蔣中正也深表讚成,畢竟這時候他才剛剛進入核心位置,但還不具備權威性和領導決定權,如果孫中山有什麼三長兩短,對他將來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不過孫中山對此也是一笑置之,同時對著衛休說自己可是醫生出身,自己身體的狀況怎會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