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九年六月,位於廣州東南方黃埔島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又稱黃埔軍校終於落成,而原本因巴黎和會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給日本而引發的五四運動因為一戰至今尚未結束的關係而未發生。
原時空應該在一九二四年成立的黃埔軍校在衛休這隻蝴蝶的影響下,足足提前了五年,隻是和原時空不同的是,武器裝備相當的齊全,首批學員是從一千兩百名考生中錄取三百五十名,另外備取一百二十名,而今天剛好是入學的日子。
“諸君!”在開學典禮上,孫中山親自到會場給所有新生作了熱情洋溢的演講:“你們要從今天起,立下一個誌願,一生一世,不要存著升官發財的心思,隻知道救國救民的事業!”
全校自總理、校長、黨代表之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六部,機構總數約四十個,另外還設有學員宿舍、飯堂、展覽室等,硬件方麵非常齊全,但在師資方麵卻相當不足。因此,老蔣把算盤打到了衛休軍隊的軍官身上,無奈經過幾次挖牆角一個都沒挖到,此事隻好作罷。
也在差不多的時間,西班牙流感的死亡陰影漸漸遠去,已經沉寂好一段時間的歐洲戰場也開始動了起來,可以預見最後的決戰進入了倒數計時的階段。
“報告!對麵的陣地開始集結了!”此刻在德、法邊境,協約國聯軍集中超過四十萬大軍和萬門以上的火砲,當然還有大量被稱為‘戰壕終結者’的坦克,而德國也開始了最後的動員,務求盡快結束這場延續超過五年的戰爭。
而這也是衛休不斷支持德國的關係,為了爭取更多寶貴的發展時間,利用德國在科技和教育上的優勢為自己的工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再者,如果德國落敗,為了彌補戰爭中的損失,英、法等國除了會讓德國買單外,也必定會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將對中國剛剛發展起來地實業,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這是衛休和蔡鍔等人所研究出來的局勢發展,這幾年下來,衛休也算對中國乃至於整個世界有了較清楚的了解,所以當聽到從德國發回來的消息,便召集同文所有的頭頭們討論對策,這場戰爭對於中國而言,在意義上可視做一個崛起的良機,不過前題是沒有列強和國內軍閥們的幹擾,所以要怎麼讓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則成為眾人思考、討論的中心。
“看來決戰就在最近了”這時蔣百裏看著牆上的世界地圖用略帶擔心地口吻歎道:“這態勢對德國相當不利呀……”
聽到蔣百裏這麼一說,衛休足足愣了十多秒,因為就他了解,德國陸軍雖然人數不如協約國,但是不管在訓練還是武器上還有優勢存在,再加上自己先後兩次提供大量的物資,說什麼也能撐個一年半載才是,故對此表示質疑。
“坦克應該是決勝負的關鍵!”蔣百裏開口解釋道
“這我同意,不過……”此時蔡鍔接著說:“坦克的確是突破戰壕的有力武器,不過聯軍還有其它的武器可以對付戰壕和鐵絲網組成的陣地,例如重炮!徐進彈幕射擊將會對德軍的戰壕予以重創,這種作戰方式不但可以摧毀鐵絲網和被其掩護的工事,還可以削弱德軍的士氣。
“對了”聽到蔡鍔這麼一提,衛休對著程潛和張孝淮發話問:“現在我們的軍隊訓練狀況如何?如果真要動手,我們有多少勝算?”
“主力第一旅隨時可以出戰!”被任命為第一旅旅長的張孝淮和獨立砲營營長的程潛,意氣風發地回道:“現在全旅共四千五百人,目前駐守在富寧一帶掃蕩土匪……”
因為去年十月初,張孝淮和程潛兩人偷偷返回湖南招兵買馬,從清朝末年開始,湘軍就成了湖南人的驕傲。
湘西的環境倒是和廣西很相似,地方貧瘠閉塞,少數民族眾多,民風淳樸,經濟落後,動員容易,如果充分開發這裏的兵員資源,必然會出現相當強悍的部隊,湘軍能得苦、不服輸、不信邪的作風使它的戰鬥力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鶴立雞群,湘軍的吃苦耐勞和作戰勇猛使這個貧瘠的中部省份聲名大噪。
之所以不如其他軍閥出名,很大的原因是沒有一個領導核心,而這點和四川軍閥相當類似,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不過湖南的軍閥則是老鄉見老鄉,不是你死就是我傷!
“還是打土匪好呀……”此刻在富寧和那坡之間的山區,三營二連的機槍兵張三對著一旁的彈藥兵李四說道,他們兩人可以說是標準的難兄難弟,從入伍到護法戰爭一路打下來,少說也有十多場大小戰役,但身為正副機槍手的兩人卻還是小兵兩個,升不上去也就認了,就連軍餉也是七折八扣,要不是兩人利用打掃戰場的機會賺點外快,家裏還真的沒米下鍋。
所以去年程潛回湖南招兵時,兩人覺得再留下去也沒意思,便帶著家人來到了同文,不過沒想到卻是他們痛苦的開始,過去因為家窮沒機會讀書識字才選擇當兵一途,現在自家的小子終於不用走上自己的老路,對此,張三是感謝的,而李四也是差不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