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感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當我們失敗時,我們往往指責社會、製度、學校、家庭成員。而實際上呢,企業、員工、配偶、朋友,不都是自己招引來的嗎?你招來了自己的先生,就自然招來了公公婆婆,也招來了孩子。那麼你的父母呢?從佛教“業”的角度來看,也是自己業力感召。

為什麼有的人能夠成為朋友,有的卻擦肩而過?成為朋友,是因為磁場相近,俗話說“氣味相投”;否則話不投機,甚至無需言語,隻需一眼就知道能不能相交。這些認知,不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心性嗎?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改變心性不是容易的。有的人生性暴躁,比如《世說新語》中說到的王述(王藍田)。吃雞蛋的時候用筷子插,沒插到,大怒,扔在地上,雞蛋旋轉不停,又用木屐踩它,還是不行,氣得要命,就從地上拾起來放在口中,嚼碎了立即吐出來。心性如此暴躁,要改變談何容易?

個性或心態會影響你日常的行為,也會影響你事業的成敗——軟弱之人容易舉棋不定,暴躁之人常常忿然作怒,什麼都會搞糟。

我有一個朋友,外出經常被人搶。他很迷惑為什麼總是搶他呢?我半開玩笑地說:因為他的臉上寫著“可以搶我”這幾個字。匪徒也會觀察人,當他發現你膽小怕事,或者擺出一副很有錢的樣子,他就會來搶你。

要改變自己,就要不斷修正自己,揚長補短。修正自己就要切實地努力,不落實於行動就永遠無從改變。

要想身體好,就要學會排毒,而排毒的根本,就是要改善心態與生活方式:晚上盡早休息,遇到天大的壞事也不要生氣。你把所有負麵的情緒全部排除掉,身上的細胞就會健康,你的身體就自然會好起來。

生氣時,心是擰緊的;歡笑時,心是敞開的。所以要時刻保持一顆輕鬆、喜悅、自在的心。即使有一個算命先生告訴你,你隻能活到四十歲,你還是要快樂,用悠遊的心活著,別讓外境影響到內心的安寧,那麼你活到八十歲也沒有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心性改變,身體也會改變。

中國有一句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說禍福如影隨形,一切都是自己召感的。這話聽上去有一點迷信,但細細想來,卻有十分的道理。萬事萬物,原本就有一定的運行規律,正如古話說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如果我們不按照事物的規律辦事,硬要憑自己的意誌來改變它,那麼禍事自然來臨。

《莊子》中有一個“倏忽鑿混沌”的故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說南海之帝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二人到中央之帝混沌那裏去玩。混沌很熱情地招待他們,他們很想報答。由於混沌沒有七竅,他們就為混沌開鑿七竅,想使混沌能看能聽能說。於是就每天鑿一竅,七天鑿完七竅,混沌卻死了。萬事萬物皆有定律,何以妄自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