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玻璃量產(1 / 2)

首先是帥級:

增設大元帥、小元帥爵位,在這之上,設立十星爵,星級越多,爵位越高。

就比如:

一星小元帥,十星小元帥,一星大元帥,十星大元帥。

然後是將級:

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設十星爵。

校級則是,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再往後就是尉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最後則是士級,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如此設立軍功爵位,一百八十星,一百八十等爵。

之後整飭兵製,

變法軍團製度:

帥團,百萬人一支。

將團,十萬人一支。

校團,一萬人一支。

尉團,一千人一支。

兵團,一百人一支。

聯營,五十人一支。

聯排,五個人一支。

變法最後,則是田製,

徐靈打算參照三國時期曹魏的屯田製來變法。

曹操的屯田製,其實弊端很多,但在戰時,卻是非常適合。

後世有很多政治家和軍事家都頻頻點讚過。

這一點,徐靈是記憶尤深。

然而,何為屯田製?

將靈國土地,分為五十人民屯和六十人軍屯。

在民屯中,每屯設立‘屯長’,監督農民種地,收獲的穀物,則與國府分成。

庶民如果使用官家的牛來耕種,則國府分六成,

庶民如果使用自家的牛來耕種,則國府分五成。

軍屯則農時種地,戰時打仗,穀物收成自然是國府全拿,但相應的,要發給士兵軍餉,管住管飯。

三國後期,

魏國的屯田製極為恐怖,弊端顯露,

國府竟然拿八成,這讓庶民們怎麼活?

自然是鬧得民不聊生。

而且,在民屯裏,庶民隻要被分配了,就終生不得離開自己的田屯。

這也極大限製了庶民的自由,是會遭到庶民反對的。

徐靈對此做了一些修改,

效仿後世的早九晚五,太陽落山後就可以自由休息,太陽升起前則要返回田屯種地。

這就相當於,

你每天來田屯裏上班種地,收成還能和國府五五分,豈不美哉?

而使用官牛耕種的庶民,國府也不拿六成,依舊拿五成。

由此,

整部國法,從刑罰、吏治、軍製、兵製、田製稅賦下手,

徐靈分成了五卷,分批頒發,

隻要獲得一定的成效,就可以繼續頒發第二卷,

直到變法結束,法治深入靈國人心,

而且,徐靈要借此打壓靈國世族,並打擊貪腐,還靈國一個清廉公道。

當然,貪腐是打不完的,這一點徐靈也很清楚。

修法持續了一段日子,

徐靈一邊埋頭奮筆疾書,一邊督造各司的運作進展。

自第一批鐵石打煉耗光以後,冶煉司進入了最閑暇的時期,

徐靈讓火鐮和冶源二人四處采辦煤炭和鐵石,積累第二批冶煉的材料。

皂角司就更不必說了,運轉走上了正軌,中品肥皂銷售穩定,市場需求依舊極大。

每日從皂角司進賬,自國府中最少有十萬兩,一個月就是三百萬錢。

富得流油不敢說,日進鬥金是妥妥的。

無論是維持建材司、冶煉司還是前線戰事,資金都很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