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入靈伐交(1 / 2)

“大司馬,我國如今正欲圖北伐,這可是王上親自製定的國策,豈能說改就改?”沈莊冷冷的說道。

鬥亥麵無表情:“國策應隨局勢的變化,而靈活運用,大司徒一氣死用,楚國危矣。”

“話不能亂說,現如今我國無論是軍備、糧草、物資都在往北方聚集,這麼多東西,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回調南方,讓你去伐靈?大司徒口中的靈活運用,豈不是胡言亂語?”

鬥亥還是那副樣子:“靈國侵占揚越,便是在王上的枕頭下插了根針,你讓王上如何睡得著吃得香?讓強敵環伺,若不去抵抗,還妄談什麼北伐,哼!”

每次遇到這種事,楚成王就閉著眼裝睡。

楚國朝堂上的言論尺度還是比較大的,

若是遇到重大關頭,一些卿大夫是可以指責王上的不對,

當然,楚成王本身也是一位明君,楚國也一直走在上坡的道路裏。

隻是,

對於怎麼伐靈,是伐交還是伐兵,楚成王還拿不定主意。

他想等這兩位卿大夫多多爭論爭論,好聽聽兩人的間接。

吵架是正常的,若是一個朝堂裏不吵架,那反而就很不正常,

因為如果喪失了平衡,那就說明朝堂中隻有一個當家的人。

就比如現在的靈國,徐靈是一個人當家,無論你是什麼官職爵位,既然國君下了決策,那你就得聽國君的。

這是徐靈有意在搞中央集權,讓自己成為靈國權力最大的君上。

這不像楚國,

楚國是王、大司徒、大司馬,三方角逐,互相牽製,

這是楚國的祖製,就是因為先祖知道,君王不可剛愎自用,要多聽忠言,多在朝堂議事討論,這樣才能避免閉門造車,有利於君王做出正確的決定。

當然,君王的權力是最大的。

傳到楚成王這一代,其實祖製已經是比較虛了。

朝堂上當然也有權臣,當然也可以隨便諫言,但君王擁有‘一票否決權’。

也就是說,隨便你出什麼計謀,如何上諫,我都可以否決你的意見。

兩人越爭越激烈,麵紅耳赤,但表麵上還都是穩得住的。

沈莊和鬥亥都有一批站在他們立場上的同僚,一時間朝野也是被分成了兩撥,

一波主戰,一波主外交。

楚成王聽得不耐煩了,舔了舔幹癟的嘴唇,說道:“本王意圖派使臣入靈,先和靈君商量商量,讓他不要進攻揚越,我國必定以重禮謝之,鬥亥大夫的意見也不錯,隻是,我國資源北傾,無法南移,這是個很大的動作,勢必會驚動北方諸國,本王決不能讓他們喘上這口氣來,若中斷了,北伐又要重頭來過,那宋君空談仁義,實圖稱霸,假君子也,本王勢必要踏平宋國,還天下一個清白!鬥大夫就不必多說了。”

鬥亥知道爭辯也是沒用的,

很大程度上,他都還是為了保持和沈莊的政見不合,

無論沈莊怎麼看,他都要站在相反的立場。

隻有這樣,王上才會重視他,朝野中才有他的位置。

如果連鬥亥都開始和沈莊站在一塊兒了,那王上還要你幹什麼?

讓你當大司馬的目的就是為了製衡大司徒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