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很懵逼,怎麼這件事連勞獄局的中卿大人都知道了?
他覺得此事有些不可小覷,立馬也是一封飛鴿傳書,把這件事告訴了在刑罰局任職的另外一位中卿,也是他的老師。
結果這下巧了,
刑罰局和勞獄局這兩位中卿,是政敵!
好,
這下刑罰局改判貴族子弟假釋回家麵壁思過,將縣令和長史,以及警署這筆錢收回,並以保釋的名義釋放了這名貴族子弟。
這筆錢明明是被他們貪汙了,結果一下子變成了保釋金,
保釋金是一定要上交給右相的,
所以大家都沒吃到好處,
本來這件事已經快要結束了,反正誰也沒拿到錢,就這麼不了了之,貪腐錢變成保釋金給了右相,貴族子弟也被假釋回家,終生不得出府一步,
但卻巧合般的被稽查局碰見了,
稽查局的這位中卿,是右相的門徒,
矩光這些年在國君府位極人臣,肯定是會收一些徒弟的,在朝中也有他的親信。
那麼,稽查局將整件事上報給右相,矩光氣得發火,派人千裏迢迢把這筆保釋金又打回了貪腐金,原封不動的還給了那個小縣的縣令、長史、警長。
三個人立馬慌了。
特麼的,右相把這筆錢退回來是什麼意思?
果然,沒過多久稽查局就來拿人,將他們三個以貪腐罪論處,貴族子弟車裂,給警署塞錢的他爹也被宣判有期徒刑二十年。
連同勞獄局和刑罰局的兩位中卿,因為公報私仇,胡亂判案,中卿被削成了上大夫,罰俸五年。
現在兩位大夫成天在家裏哭,好在他們家裏有封地,雖然官員不能經商,但種地是不礙事的,因此勉強維持了生活,
隻是很普通的一樁案件,
就從一個貴族子弟和庶民的糾葛,變成了稽查局和刑罰局、勞獄局的糾葛。
雖然有右相在上麵做平衡,但讓徐靈無奈苦笑的卻是這樁案件引起來的蝴蝶效應。
根本原因就是大家都想貪。
如果這筆錢是警長分攤給縣令、縣公、縣丞、長史,以及他自己,那麼就沒有人會上報,大家都會默契的把貴族子弟放掉。
這就體現了製度的好處。
在那個小縣城裏,縣令、縣公、縣丞這三個機關單位組成的縣府,其實各自看各自不爽。
他們本身也是政敵,關係也不好,不可能交朋友,
這是在分配前,就由右相親自調查過,並親自任命的。
因此,縣令貪錢的時候,不會給自己的敵人也分一杯羹,
而縣丞貪錢的時候,也同樣不會這麼做。
這就形成了一種製約。
老子隻要看見你貪錢,老子就上報,誰叫你不討好我,老與我為敵的?
當然,
整件事其實密偵司早就比右相還要提前知道,但他們沒有上報。
密偵司隻會上報畢竟嚴重的事件,
就比如,如果右相不處理這件事,聽之任之,那麼密偵司就絕對會上報,
因為這已經事關右相個人的清廉,
密偵司絕不會讓不幹淨的人在徐靈身邊當權臣。
但右相顯然處理的很完美,所以密偵司就沒有上報,但這件事卻是記錄在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