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喚作‘鬥榖於菟’,也叫‘鬥子文’,‘羋’姓,字‘子文’,乃楚成王初立時,楚子元亂國,為鬥班所殺,楚成王又以鬥穀於菟為令尹,靠他穩定了朝政。
此人天賦異稟,
當上楚國權臣之後,先後協助楚成王滅掉了弦國、黃國、英國,
又彈壓了蔡國、隨國、徐國、江國等諸侯國,
這讓楚國一舉登頂南方最強大國,有了向諸侯爭霸的資格。
說尹子文是個良相,也不為過,對於楚國內政,尹子文曾提出過很多建設性的諫言,都被楚成王納諫過。
而他在戰場上更是可被稱為‘軍神’,
在後世,還被封過‘景德候’,給他建過廟,塑過像。
一位名留千史的人物,
在戰場上所散發出來的那種威勢,更令敵人顫抖。
一些小諸侯國,一聽尹子文之名,就聞風色變。
如今尹子文作為國之柱石,超然於楚國朝政之外,
楚成王對他的信任,也是無人可比擬,加上尹子文文武雙全,無心黨政,因此從不參與鬥亥、沈莊之間的爭鬥。
他一心隻撲在為楚國開疆拓土之上,
除此之外,別物他想。
而在楚國朝堂之內,當然也有暗中說他壞話的,但都被楚成王彈壓過。
王臣之間的這種信任,也是尹子文的動力之一。
如今,
北伐大勢終於有了一個扭轉。
楚國捉到了稱霸的機會,這個宋襄公跳出來爭霸,是對楚國來說再好不過的時機。
隻要滅了宋國,殺掉宋襄公,楚國的霸主地位就能坐實。
到那個時候,尹子文也就能功成身退了。
雖然,他也聽說了朝堂中有人要彈劾他的諫言,說是自己權力太大,怕影響到了王上的威嚴。
對此,尹子文從來沒有在朝堂內提起過,
他深明看人隻看行動的道理,隻要做的事是終於楚國的,那就隨便你們怎麼說。
大不了,功成之後,回去卸甲種田。
隻要楚國強大,便是他心之所願。
在這片戰場上,
尹子文的出現,讓宋軍有些戰戰兢兢。
宋襄公的聯盟並不是很強,隻有宋國北麵那幾個鄫、薛、曹之類的小國,勉強湊足了‘千乘’,僅有五萬餘人。
兵力本就沒有楚國強大,
其實春秋時代之間的戰爭還是很紳士的,本來大家兵都不算多。
打個架一般也就出動個幾萬人。
可這次卻不一樣,雙方都是傾盡國力。
宋襄公不聽朝中丞相目夷勸諫,硬要伐鄭,
原因是因為鄭國承認楚國的霸主地位,宋襄公氣不過,
可他怎能知道,鄭國雖然打不過宋國,可卻能把楚國叫來幫忙啊。
“對麵那是……楚國大將尹子文?”
宋襄公有些駭然,
楚軍威嚴猶在,整軍待發,那排兵布陣弄得整整齊齊,戰車漆黑,殺氣滔天。
從雙方士氣上比較,宋軍這邊是有點弱的。
本來朝堂上就不同意宋襄公伐鄭,他硬要打,這就造成了其實全軍的戰意都不是很高。
當兵的不是傻子,知道伐鄭筆引楚,果然嘛,楚國還真派兵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