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電以後,動力驅使著流水線一小部分開始自行運作,但生產方麵仍舊是需要大量的人手。
其實徐靈還在隆北的時候,他就吩咐過工局盡量把電力用於工廠生產當中,現在雖然還沒有普及全麵,但少部分流量巨大的工廠已經正式步入了軌道。
在解放了人力之後,商品產量已經大大得到了提升。
這一點當然也在徐靈的意料之中。
現在靈國工局內部已經出現了一些完善的內循環,工作製度也分發了下去,工人們要閱讀守則規章,聽從工局的安排和指示。
當內部掌控力逐漸凝聚起來之後,一切才算是順利的啟動。
新增設的釀造司開始將一瓶瓶高度酒裝箱,由於酒類和品級的不同,也分好了零售價錢,再供應給靈滋味,賣到別國去。
在喝慣了低度酒的春秋古人心中,這些高度酒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和嚐試。
加上靈滋味的商標,逐漸做得比其他商家更為精致,走名牌路線。
現如今,靈滋味也在這方麵努力著,出產各類商品都印上了靈滋味的商標,很多貴族和客戶都已能用上靈滋味的產品為榮。
而靈滋味招進來的推銷員,經過培訓之後,將分散至各國,繼續增大客戶群體。
用價格歧視的方法,去吸引更多的人來購買靈滋味的產品。
比如同樣是一瓶酒,賣給富人是四千到五千錢一箱,賣給窮人則是一千至三千錢一箱。
類似後世雙十一的推銷手法,但可惜的是沒有大數據庫,對於這方麵的調查,很費力氣,也很花時間。
但徐靈並不著急,慢慢的來,
同時,他還相繼推出了各種營銷手段,優惠打著策略,去進行最基礎的資本積累,讓客戶產生粘性。
隻要積累足夠大,最後的收割才會更賺錢。
但在春秋古人們眼中,他們是看不到這一種手段的,隻是覺得靈滋味產品很好,買他們家東西的人很多。
很多事情,也在鋪設當中,進度不算慢,甚至過於激進了,但生意做大以後,不都是這樣嗎?
想盡辦法積累資本,割韭菜,然後再一次出新策略,整合資源,利用客戶的粘性再次積累,吸引他們花錢,再割韭菜。
如此循環往複,一套營銷策略出台下來,便是總政廳那兩位丞相,都不由得感歎徐靈這些計策是多麼的聰明。
逐漸的,靈滋味的品牌效應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越來越快,最終再也停不下來。
因為這裏麵牽扯著很多人的利益。
在靈國,由於宗室貴族經常受到彈壓,最有錢的那幫人當然是國君府的官員,大家鐵板一塊,誰也別搶走誰的利益,可如果你不好好做實事,就會被提出這個利益集團。
徐靈明白,無論在哪個國家,利益都是唯一所去追求的東西。
但在這個年代,沒有那些形而上的‘利益’,比如思想、追求等等,隻有錢。
錢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國君府的形成,也和錢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