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辦學塾(2 / 2)

因為沒有科舉這條上升通道,因此儲才院裏儲備的人才,大都是貴族,亦或是跟國君府有關係的。

他們還無法得到正式的官位,國君府畢竟人滿為患。

但卻一直在待命當中,每個月也能領到一些微薄的俸祿。

得知自己要前往各縣邑當老師,教學塾,一部分人欣然同意,但一部分人卻覺得屈了他的才。

徐靈一一掃視,

有才者說被屈才了那還行,安慰一下就得,實在不行加點俸祿和福利。

無才者說屈才,徐靈直接讓其逐出儲才院。

數次篩選後,終於選出了讓徐靈滿意的二十七位老師。

徐靈背負著雙手,左右踱步,笑眯眯的說:“各位老師,寡人讓你們教學,是為了讓我大靈子民知榮辱,辯黑白,懂道義,要讓他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當然了,書經古典還是要教,但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寡人也知道,將你們下放到各縣去,很苦,但在這個世上,做什麼不苦?誰也別想一勞永逸,不勞而獲,你們種下的,遲早會開花結果,當那些學生學有所成,亦或是擔任了某地縣長,更或者,來我國君府當官,你們做老師的,臉上也有光……”

話還沒說完,徐靈伸出一根手指,加重了語氣:“每位老師,國君府每年都會考效一次,具體事宜,等會兒由左相告訴你,誰若能教導出人才,寡人便給他封爵賜祿,並且讓你們直接升入大學院,去幫寡人搜集天下士子,入我大靈做事!”

這兩句話一出。

二十七位老師紛紛動容。

當然,讓他們動容的,是封爵賜祿,升職加官。

徐靈也明白,

他讓薑遙一句句告訴他們具體事宜,學塾每年的評比,老師的教育手段和理念……這些都要納入考效範圍裏。

徐靈還照搬了許多後世,能用得到的教育製度。

比如考試,從各方各麵來評判一個學生。

你可以學算數,也可以學一門手藝,甚至是治國方略,古典、律法……什麼都可以。

徐靈不敢把要求定的太高。

現在要去培養的,是庶民的民智開化問題。

當靈國大半人會識字了,再行科舉,那就容易許多。

這二十七位老師在聽了一係列的細則和規章之後,每人帶著一個小冊子,前往各個縣邑裏去了。

學塾修建起來也很快,

倒也不會耽誤什麼時間。

之後,徐靈又囑咐了薑遙一番,這才算放心。

第一年算是試一試了,徐靈本人也沒有太大希望,

教育要慢慢的提高,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

……

十一月十三。

大雪如鵝毛。

很多人升起了暖爐,穿起了棉衣,

國都一派祥和與繁榮。

但在北方中原,楚宋爭霸戰,正式進入了末尾階段。

宋國大軍被逼至泓水,沿岸排列開了軍陣,決定和楚國進行最後一次生死大戰。

這個時刻,

宋國與楚國的國力,都互相在向戰場上傾軋。

這根弦,繃得越來越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