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朝會,
徐靈和群臣商議了楚國進攻陳國的事宜。
在此之後,楚國的進攻步伐並未曾停止,
而因為宋襄公死去後,繼位的宋成公甚至還沒有穩住朝局,宋國整個國家,也從一線強國跌落至了三線。
他們已經沒有話語權了。
當下,以陳國為首,周邊的幾個諸侯小國,開始跟楚國巴結,修好,想要讓楚國放過他們一馬。
楚成王也未必想要趕盡殺絕,他最想要的當然是還是稱霸。
這個時代,稱霸之後便是頂點,
還沒有人想過要稱雄稱帝,那都是在戰國時代發生的事情。
春秋的各位諸侯們,還是比較紳士的。
也因此,楚成王的另外一個願望,恐怕就是想得到周天子的承認,承認他的霸權,承認他的征討權。
那樣一來,當楚國準備就緒之後,說不定就會過來跟靈國搭搭手了。
不用著急。
現在也不是著急的時候。
徐靈讓時政報控製輿論,開始宣傳一些有利於靈國的事情,各機關單位也在有條不紊的運轉著。
徐靈要好好的觀察楚國的動向,並且將密偵司的很多力量,集中到了北方和楚國境內。
大量的情報,每天都在從四麵八方向國君府彙集。
虎狼騎不是沒有傳信回來,贏梟好幾次想要請戰,趁著楚國出兵,長途奔襲,殺向他同舟縣城。
但都被徐靈一一否決。
養兵千日,用兵隻在一時。
而這個‘時’,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都合適的時候,才能算作‘時’。
無疑,現在讓虎狼騎出動,並不合適。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其實很多相處的道理,也非常簡單。
楚國打敗了陳國,數日後,很多北方小國都會派使臣過來,求助靈國,他們想讓靈國站出來,幫忙出個兵,就算你不出兵,幫忙說說好話也成啊。
而對於徐靈按兵不動的舉措,很多人都還在存疑。
靈國到底是不想出兵啊,韜光養晦?還是真的懼怕楚國的兵鋒?
然而,龍牙關一役,群舒一役,越夷一役,都正在說明靈國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靈國。
吳國那麼大的國家,現在被靈國壓的喘不過氣來,兵都打光了。
越國更是小弟弟,內鬥還來不及,怎敢和靈國爭霸?
而楚成王似乎也有顧慮。
直到今天,也沒有派楚使過來和徐靈接洽,說些什麼。
兩人都在下意識的避諱一些事情。
大家看在眼中,
楚國想要北伐,最希望靈國不要跳出來多管閑事,
而靈國想要蟄伏,韜光養晦,存蓄力量,也不希望楚國現在就東進擴張。
於是,雙方保持著相同的默契,井水不犯河水。
與此同時,
飛鷹小隊已經正式開展了大規模的訓練,他們以投石代替炸藥包,聯係投放的精準度。
亦或是從天而降,配合降落傘練習空降的戰法。
降落傘也非常容易製作,以化合材料製作出來的背包,可以抵禦下降空氣的侵擾和變形,降落傘的材質也同樣如此。
化學坊在其中出力不少。
在經過上千次的試驗後,降落傘終於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