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東南列國楚國是不敢動了。
作為東南方僅次於靈國第二強大的國家。
楚成王將目光依舊放在了北方,隻不過是更遙遠的北方。
襄王十八年冬季,楚國再次發兵,聯合魯國伐齊,並成功攻取齊國穀邑。
楚軍在外麵還是強大的嘛。
這也讓人看見,除了靈國,楚國真的是誰也不怕。
楚成王的所謂‘霸權’,被靈國壓製的穩穩當當,幾乎不可能翻盤。
縱然是當年齊桓公留下的盤口,齊國雖然弱小了,但也不可能連楚魯都抵禦不住,偏偏被攻破了一座城池。
輿論滿天飛,
天下震動。
這讓齊國國君非常憤懣,公然開口,讓楚成王有本事去和靈國打仗去,結果沒有得到回音。
但攻勢也就這麼緩和掉了,
原因是北方的幾個諸侯國,燕國,衛國,曹國,以及被宋國和魯國夾在中間的那六個小國家開始求情,楚國這才撤兵。
而魯國也因此和齊國握手修好。
穀邑也還給了人家。
但大概率,整整一年,都還是非常平穩的一年。
靈國在此期間,厲兵秣馬,三路大軍,虎狼騎、南軍、北軍,擴充至三萬,總計九萬。
其中,揚越蠻族與群舒舒族所占軍隊比例很大。
本來嘛。
他們就是別國人,
被靈國吸納後,經常被靈人看不起。
蠻族和舒族人又不會經商,這是民族缺點,唯一的上升通道,就隻能是當兵,或者當工匠。
然而,這兩個民族,都非常善戰,因此當兵的人非常多。
他們在戰場上,也非常聽話,令行禁止,而且能接受任何訓練,總不會想靈人一樣,對軍中殘酷訓練頗有怨言。
然而,靈國也得到了這兩個民族的支持,堅強擴軍。
對於蠻族人和舒族人,
徐靈一直采用的是懷柔策略。
但終究是沒有影響到整個國策的。
他使用文化輸出和科技輸出的力量,讓這兩個民族體會到靈國人的好處,體會到科技的好處。
因而收服了他們的民心。
這是一個過程,連續數年來,徐靈都沒有停止過拉攏這兩個民族的策略。
而如今,開花結果了。
就從三軍中不斷擴軍的速度來看,舒族人和蠻族人是非常願意當兵的。
而這一年多來,靈國在邊境上,與其他國家頗有摩擦。
最多的是吳國,越國,當然,南方還有少量尚未王化的蠻族部落,也不服氣。
經常就大軍派來騷擾一波。
雖然破不了城,但偏偏就是要和你打一架。
倒是頗為讓人煩躁。
而在其他方麵,時政報的洗腦政策,也沒有停止過。
要讓靈國所有民眾知道愛國的力量,為家為國為人民的宏偉願望,是每一位文人,武士的夙願。
民眾們隻知種地,然而經過時政報開化後,很多人都明白了愛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並且,時政報一直在側麵宣傳,天下大同,其實沒有民族與民族之分,大家都是一樣的皮膚,說這一樣的話,
這種言論,隻隱藏在正規言論之下,作為一種潛意識的洗腦,經常出現在大家眼前。
當然,洗腦需要時間,改變靈國人的認知也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