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是鬆了一口氣。
大戰在前,這些跳梁小醜到處惹事生非,如果放任這些內部的蛀蟲,到處興風作浪,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隻有提前消滅隱患,徐靈才能安心。
現在內部暫時團結在一起,可以將全部精力,放在應對聯軍上。
畢竟紙麵實力對比,靈國是處於絕對的弱勢方。
滿打滿算,虎狼騎可供上戰場的老兵有萬人,新兵倒是挺多的,但卻還在訓練之中,其餘三軍精銳兩萬人,火槍隊兩千人。
戰兵不過是三萬兩千人。
其實徐靈要擴軍,靈國並非沒有餘力。
靈國國人十萬,其中青壯勞動力占半數。
野人數十萬,必要時也可征召勞役。
也就是說,如果徐靈窮兵黷武,最多可以拉出十萬的青壯軍隊。
當然,這已經是最後的手段了,拉出十萬戰兵,等於放棄了一切的生產,要不了多久,靈國就要不戰自潰。
就算是戰勝了敵人,自身的損失也是極大。
現在的軍隊數量,以靈國的經濟水平勉強可以支持。
虎狼騎和火槍隊可是全脫產的戰兵,而兩萬精銳也是半脫產的狀態。
在春秋,耕戰一體。
男人穿上軍裝就去打仗,脫下軍裝就去種地。
有一輩子打仗的軍人,但是沒有職業軍人的概念,就算是最精銳的軍隊,在閑暇時,也不是訓練,而是種地。
可以說虎狼騎的訓練理念,也是大大領先於時代的。
他們平時隻管訓練,不管其他。
而兩萬的精銳,也是保持輪換,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訓練。
這在其他國家是不可想象的。
甚至很多國家,仍舊是私兵製度。
國君要打仗了,召集手下的大貴族,這些貴族再去召集小貴族,每人帶著自己的私兵來參戰。
以國為單位的軍隊征募,要到戰國才成為主流。
就像楚國,晉國,底下的貴族勢力也是很大的,國君並不能做到說一不二,很多時候要向這些貴族妥協。
像靈國這樣,令出於一。
是極為罕見的。
靈國的工匠,貨物風靡各國,諸國無不羨慕,卻很少有人去探究靈國的製度變化,隻覺得將這些技術學去,就能一躍而成強國。
實在是謬誤,靈國的強大,變法的因素更多一些。
靈國能變法成功,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由於原本靈國就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國內各種掣肘較少,才能較為輕鬆的轉變方向,像是晉國楚國,地大人多,內部勢力盤根錯節,反而很難改變。
也是因為舊認知的慣性,晉楚以為能靠人多就能取勝。
這是時代的限製,才讓晉楚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反倒是吳國這樣克製的才是異類。
春秋複仇之風,本就盛行。
也正是這樣,勾踐的隱忍才能傳揚千年。
吳國龍牙關之戰的恥辱,還能忍得下去,徐靈對吳國的警惕,反倒高於其他國家。
“贏梟,車鹿,具盞!”
“臣在。”
“回去整束軍隊,三日後,我在都城的郊外誓師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