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聽了徐靈的訓斥,頭低了下去,誠懇的說道:“人才不能發掘,這是我作為縣長的失職。”
徐靈卻沒有被縣長這番話蒙騙,因為他分明看到了縣長的忠誠度再次的下跌,到了57,這說明這個隆北縣長仍舊隻是對他敷衍而已。
嘴上說著順承他的話,心裏仍舊不以為意,甚至有些不滿。
看來戰後,需要再更換一批官員了。
徐靈沒有表露出自己的不滿,說道:“這不是你的過錯,不需要自責。”
現在戰時,很多製度和人事調動都不宜進行。
隻能等到事後,諸事完畢,攜著大勝之威,才能找其他的理由裁換不合格的官員,並且更易一些製度。
這正是當初徐靈想要引發戰爭的原因之一。
不隻是讓靈國的外患暴露出來,也是讓靈國的內憂不再隱藏。
放下對變法的思考,徐靈將注意力再次轉移到戰場上來。
庸首先衝破了對方的防禦之後,後方的士卒從缺口殺了進去,將聯軍的方陣衝垮,分成了兩部分,而靈國軍隊這邊,仍舊保持著整齊的陣列。
戰場上,步卒的陣列極為重要。
兩方的士卒,在戰場上,視線往往隻有眼前的小小空間,身邊的同袍在,心態就是穩定的,而一旦陣線被衝垮,麵對對方有組織的進攻,根本沒有還手的能力。
有組織對無組織的隊伍,是碾壓式的勝利。
前方潰敗後,往後撤退,又會衝垮自身的隊伍,並且士卒會以為自己的隊伍戰敗了,原本隻是小範圍的失敗,會不受控製的演變成潰退。
正麵的對抗,損失往往不是最多的,在其中一方的前麵陣線被衝垮之後,真正的屠殺才開始。
大部分戰鬥的戰果,都是這時候獲得的。
追殺潰逃的部隊,可比對抗成陣的軍隊容易千百倍。
在庸率先衝破對方的陣線,就已經注定了聯軍的失敗,剩下的隻是時間問題。
不過是短短幾刻鍾,就有聯軍的士卒承受不住壓力,轉身向後逃去。
而在戰場上,每個人所獲得的信息,隻有自己的視線所及之處,當看到自己的隊友逃跑,第一時間隻會想到,自己這一方敗了,下意識的跟著逃亡。
當逃亡的人數多了起來。
所有人也就隻好比賽,誰跑的更快一點了。
跑在最後的,或者負隅頑抗的,都毫無疑問的會被斬殺。
庸砸碎了眼前正在逃跑士卒的腦殼,大步趕上前,追殺著丟棄了所有裝備的逃兵。
如虎入羊群一般,所到之處,聯軍士卒四散而逃。
若不是有軍紀的約束,庸一個人可以追到聯軍大營裏。
統帥這三個尉編製的上尉,在擊潰了眼前的方陣後,沒有繼續追擊,而是轉了個方向,向著西北側的另一個方陣發起了衝鋒。
“再派三個尉團出去,將東邊清掃一遍。”
東門打開,吊橋放下。
三千人出城之後,立刻排好了整齊的隊列。
向東部的其中一個方陣衝去。
聯軍這次派出的填護城河的,共計五個方陣。
每個方陣兩千人。
西門的一個方陣被庸所在的部隊擊潰,西北側的方陣正和庸在的部隊接戰,正北的方陣放棄了填埋護城河的想法,趕去支援西北側的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