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小國的催促下,聯軍也很快派出了一個全權代表聯軍的談判隊伍。
仍舊是賈佗為首。
這次他獲得了全部的權限,而楚國的沈莊作為副使。
這次的根本問題就在於割讓楚國的土地。
從來隻有楚國吞並他國的土地,哪有他國割讓楚國土地的道理。
這簡直是鐵公雞上拔毛。
還不是一根毛。
談判中,沈莊態度最為激烈,大有魚死網破的意思。
一連十幾天,都沒有任何的進展。
各國也實在支持不下去,晉公重耳首先許諾,由聯軍補償楚國。
其他各國在威逼脅迫下,也不得不承諾付出一點犧牲。
楚國這才稍微的鬆口。
這也是靈國給的壓力過大了。
徐靈話裏話外暗示,不談也可以,靈國有能力攻破楚國的首都,到時候再談也不遲。
到時候,楚國和靈國單獨作戰,必定不是對手。
而聯軍散去,又有幾個國家願意援助楚國?
楚國的選擇也不多了。
這次戰爭已經傷筋動骨,接下來要恢複傷口才是,繼續打下去,對楚國也沒有任何好處。
這次爭取到聯軍的補償,已經是很不錯的條件了。
最終敲定,楚國割讓自黃至鄂以東的全部土地給與靈國,當然,這次就連同舟也在賠償範圍之中,而聯軍則以其他方式補償楚國的損失。
楚國原定給與宋國的糧食,自然也吹了。
這次,諸國對楚國的怨恨,反而遠超靈國。
聯盟名義上是楚國號召的,賠償給楚國的物資,更是遠遠超過給靈國的物資。
靈國雖然取得了廣大的土地,獲得了一片農業重地,卻並沒有招到太大的憤慨。
一是楚國本身被中原諸國排斥,楚國吃虧,他的鄰國反而歡欣鼓舞。
畢竟身處楚國周圍,有誰沒被楚國垂涎過土地的。
二是靈國雖然大勝,卻謹慎的沒有向中原擴張,至少徐靈是本可以要求宋國的領土的,卻從頭到尾沒有提出。
徐靈也有自己的考量,宋國如今百廢待興,而且對靈國極為仇恨,這時候去,不是給自己找個麻煩麼,還引起中原諸國的警惕,得不償失。
楚王聽到和議達成,幾乎癱軟在地。
丟城失地,對楚國的君主來說,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如此大規模的割讓領土,他注定沒有什麼好名聲了,隻求下場不要太慘。
和約規定:楚國割讓從黃至鄂以東的全部土地,交予靈國,其上的楚國人,任其來去自便。聯軍賠償靈國軍費百萬金,這裏的金代指各類金屬,並不隻是金子。
除了以上兩條,諸國自行贖回貴族,以其年俸百倍價值為準。
第三條,倒特意是為諸國的貴族準備的,諸侯國內的貴族,都有以及的采邑封地,財富堆積如山,卻不屬於國家,而是私產,這次也算是搜刮一點私財。
另外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諸國在隆北會盟,尊靈國為天下霸主。
之前靈國已經會盟,但是也隻是東南一隅的霸主。
而這一次,是得到了晉國等中原國家的承認,概念大不一樣。
在諸國眼裏,或許這已經是一國國君所能達到的巔峰。